李长思崛起的速度令所有人都为之吃惊,甚至有不少被安插到金阙宫的修士开始认真思考要不要一不做二不休,现在金阙宫带给他们的利益远非之前可比。
关于这些李长思知道吗?其实最开始他就明白自己招揽的人里清白的没几个,甚至可以说除了徐幸一个也无。
就连徐幸也只是在他这里躲灾而已,但李长思不在乎,滚滚大势之下,一切枝节都将被摧毁。
什么是修士的大势,是什么修真者的大势,答案唯有一个,那就是绝对的实力。
李长思拥有这个实力吗?无疑是没有的,但别人以为他有,在李长思第二次拿出金阙符的那一刻起,这都是注定的结果。
甚至已经有了不少人以金阙真人的名讳去称谓他,李长思自然不敢应承,可这件事出现本身已经能说明很多事。
金阙宫的名声大噪自然给他带来了无数收益,灵石且不论,李长思不在乎这个,但海弘域的各种消息在金阙宫汇聚就是他看重得了。
哪怕是海弘域最中心的决策,在决策做出的同一刻,李长思就会知道。
核心机密不用想,大路货对于他就够用了,他的层次太低,够不上太高的“天”。
消息传递的如此迅速,无疑是海弘域各势力捆绑密切的体现,同样也是海弘域通讯手段高度发达的体现。
要知道海弘域比之青天域可大了很多很多,特大型宗门不胜枚举,没有真君坐镇根本无法在海域立足。
这也是李长思为何在余永府扎根的原因,没有当地势力的背书,他走不远。
能到这里意味着他有别人背书,这也是余永府初步接纳李长思的原因,这样跨越大半个界域出来历练的宗门修士并不罕见。
从这里看李长思的地位并不稳固,只要有大势力愿意查,他就有陨落之危。
海弘域之大,并不全是好处,至少海弘域对海族的压制远比不上青天域对妖族的压制,甚至偶尔还会被反推一点地盘出来。
也不全是坏处,比如海弘域对于管理更倾向于势力之间的交流,而非直接对修士。
这就是空子,只要上宗倾注大量目光之前成长起来,这都不是问题。
李长思接过余永府之后才发现,上宗的压制远比他想象的狠,不论余永府岁入多少,六成必须上交。
如果上宗有战事,所有被其庇护的宗门必须无条件参战,不能有任何异议。
这一点上青天域也有类似规定,不过青天域会做出适当的补偿和让他们留下传承。
海弘域则完全不在乎,所有修士都有义务为上宗死战,包括路过的,无人可以幸免。
不过这里也能看出一点,海弘域一旦爆发全面战争,在其秩序崩溃之前,他的战争潜力是巨大的。
而那几位渡劫散仙的存在,也让这种必然崩溃的秩序在实际上可能会持续到海弘域的所有修士死绝为止。
余永府的上宗名曰飞鸿山,化神势力。
实际上他们对于余永府在那里都不关心,更别说易主了。
所以在李长思报上自己的大名之后,几乎就在同时,关于他成为余永府长期府主的回函就来了。
连带的还有每年必须上缴的货品清单,作为商贸组织,各式资源为主。
实在没有也可以用灵石顶替,价格就是寻常价,这一点上倒是还算过得去。
但是有件事令他有些意想不到,就在海弘域一切顺利的时候,青天域发生了一些小事,关乎他自己的小事。
“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