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孙承宗的问答(2 / 2)

但他也不由正色道:“陛下,此事不急,现在当前之事,还是要学习了。”

朱由校闻言也端正态度,坐了下来,开始听孙承宗上课。

今天讲的是《史记》,一般日讲的老师会准备几篇比较重要的章节,然后让皇帝去选择讲什么。

“老师,今天我们讲就汉武本纪。”

孙承宗自担任日讲官以来,自知责任重大,在上课之前也好好备了课,对这个内容也有准备。

“是”于是孙承宗翻到汉武帝本纪这一篇。

粗略把汉武帝本纪的内容过了一遍。他备课也比较充足,每讲几句,就解释一番,然后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进行解释,碰到一些官名,人物也会解释来源与生平事迹。让朱由校听的津津有味。

等讲了又一个时辰后,旁边宦官给孙承宗示意,孙承宗也明白时间差不多了。于是讲完,站起来向朱由校躬身道:“陛下,今天日讲时间到了,不知陛下可有疑问?”

朱由校想了一会。

“辛苦先生了,今日汉武本纪,听先生讲课,受益良多,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汉武帝继位后,苦匈奴久矣,随后秣兵历马,重用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最后封狼居胥,荡平匈奴。

而如今我大明自萨尔许之战以来,辽东苦战,靡费不已,朕继位以来,日日心优此事。也想学汉武帝,一举平荡匈奴,但如今局势,不知汉武故事能给我朝辽东战事什么启示。”

孙承宗闻言想了一会,缓声说道:“陛下,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扫荡匈奴,虽有卫青霍去病之才,但并非根本,根本是由文景两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导致汉武帝继位后‘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钱财多的串钱的绳子都腐朽了,太仓的粮食都满的堆到外面了。这样的经济实力才能让汉武帝能够不断向匈奴进攻。

因此臣认为,建虏与我大明相比,人口、兵马、粮草、武器都远远不如。只要我朝缓兵推进,高铸堡垒,不求大胜,只求小胜,积小胜为大胜。如此以来我强彼弱,建虏其势必垮。”

朱由校听到后,这想法不就是孙承宗出任蓟辽督师时候的对策嘛,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一点点死磕建虏。

但这这个想法朝中早就有人提了,包括熊廷弼也这么认为。它个致命缺点,便是花费巨大。每年五百二十万的辽饷,真的太多了,压的明朝喘不过气来,不得的不断加征粮饷,从内地抽血,直接导致内地也崩溃了。

“朕也看到熊廷弼奏章中有类似的建言,但你也知道辽饷每年五百二十万,仍入不敷出,年年告急。长久以往,耗费甚多,怕朝廷支撑不住。”

孙承宗自然也知道此事难在双方都要坚持,看谁钱多,谁撑不住谁输,他自幼对边关军务有所了解,近几年也在了解辽东战事,知道其中辽饷花费巨大的症结所在。

“陛下,辽饷每年花费巨大,其不在于兵器战事,而在粮草,如解决粮草问题,辽饷花费势必下下降。”

粮草,这让朱由校来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