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争之世(1 / 2)

第182章 大争之世(求订阅)

“什么,衙吏?他的父亲可是钦犯,谋逆贼首,儿子居然相安无事?居然还能为吏,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

骆思恭这话真让朱由校听着又气又想笑,怎么会有这般奇怪的事情。

难道吴桥县那边全民都是东大乘教这等妖教教徒们吗?所以才会这般肆无忌惮。

骆思恭原本也纳闷为何会如此,但最后细查下来,发现还是有缘由的。

“陛下,那吴桥县是河间府有名的穷县,自万历四十二年至泰昌元年,一直都没有县令任职,只有县丞代管。

再加上此地正好位于山东河北交界,所以那个王好贤才能在这里肆无忌惮,再加上信徒很多,在县里广置田产,银钱开路,也算是一方豪强了,根本无人敢管。”

朱由校对这个不甚了解,但听说位于山东河北交界时,顿时心生警惕。

“你刚才说这个吴桥县在山东河北交界带?而东大乘教的另一支徐鸿儒也在山东曹州府活动,朕记得两地间隔个临清州,此地乃漕运枢纽,如二人造反势必会威胁漕运啊。”

“陛下圣明,确实如此,臣也由此担忧,所以恳请圣上速速发兵,趁贼首懈怠,派兵剿灭,拔草除根,以除后患。”

贼首这么明目张胆,其实抓捕起来也容易,因此骆思恭想要速战速决,早点解决以永除后患。

朱由校听到后也内心琢磨起来,因为他的记忆里只有徐鸿儒的造反,没有这个王好贤的印象,难道他之前没有造反嘛,还是没有挑头谋反,而是依附于徐鸿儒谋反的。

如果后面的想法是真的,那牵一发动全身,贸然捉拿定会惊扰徐鸿儒,再抓怕就不好抓了。

朱由校好一顿前思后想,还是觉得不能随意抓人,所以当即对骆思恭嘱咐起来。

“此事不急,这个王好贤既然这么明目张胆说明定有所依仗,另一个贼首徐鸿儒还没有迹象,贸然抓捕容易打草惊蛇还需从长计议。”

骆思恭毕竟没有后世记忆,听到这话不明白皇帝在犹豫什么,虽然内心不是很理解,也没有表现出来。

“遵旨,那臣继续派人盯着这个王好贤,另外再派人前往临清、顺天府一带,暗中调查,看能不能找到贼首的迹象,到时候一网打尽。”

“恩恩,既然这个王好贤知道了,那就重点放在这个徐鸿儒身上,按照王森的供词来说,这个人野心极大,现在又隐藏如此之深,定是筹划谋逆之事,不可不察,一旦有消息,尽快来报,朝廷也早点动手,永除后患。”

朱由校现在不急,且不说京营战力没有形成,能不能及时镇压,就说贸然打草惊蛇,让这个徐鸿儒仓促起义,虽然像历史上那般调边军镇压没啥问题,但如果再像前世那般耗费弥久,阻断漕运,震动天下就不好了。

所以等上一两个月也无妨,反正现在已经掌握基本行踪,等情报再准确些,再调集宣大与京营精兵,锦衣卫以雷霆之势绞杀,如此才可能把损害降到最低。

“恩,那就按你说的办,注意一定不得泄露消息,万一引起警觉,功亏一篑那就不好了。对了,之前让锦衣卫派去朝鲜,南洋那边的人准备的怎么样了。”

现在锦衣卫越用越顺手了,朱由校想着也让他们担任更多的职责,自从熊廷弼要求支持朝鲜绫阳君李倧政变,那前往联系的人自然是重中之重。

骆思恭就是个合适的人员,早在万历朝朝鲜之役时候,他就深入朝鲜刺探情报,对朝鲜十分熟悉,让他派锦衣卫联络正好合适。

“陛下,人都准备好了,预计二月份出发,只是这朝鲜还好,臣之前去过,还跟现任国主光海君有一面之缘,对其中的山川地理、两班大臣勋贵十分熟悉,想来不会费什么功夫。想来······”

朱由校看骆思恭说话突然通通吐吐,就知道他定有什么为难之处。

“但什么,通通吐吐,有什么难处尽管说。”

见到朱由校催促,骆思恭也不犹豫了,当即把难处说了出来。

“陛下,之前去辽东、西南、甚至是朝鲜臣都可以理解克服。但现在南洋偏远,朝廷对他们的了解,也仅仅限于大明的商贾客船、西教僧侣和在澳门的洋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