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财税之权(2 / 2)

“因此臣建议,按照唐宋三司使统掌财政的例子,让户部一统财税,居中调度支取银两,不然每次缺银都要向各部借取,不仅程序繁琐,还会增加各部隔阂,靡费甚多,不能提高效率。”

朱由校听了汪应蛟的话,觉得确实合理,甚是满意,如此一来户部的收入估计会再多增加二三百万两,虽然支出也会相应的增加,但效率提高了。

这时工部尚书黄科瓒跟兵部尚书黄嘉善相继站出来一致强烈反对。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还请从长计议,各部费用都各自有其用处,现在又归一处,怕耗费甚多,引起隔阂。”

但朱由校摆摆手,这有什么引起隔阂的,再说引起又能怎样呢。

“好了,朕觉得此法甚好,刘一燝、沈灌,你二人觉得呢?”

沈灌现在自无不可,只要皇帝说的他自然都支持,更何况这个建议还是他提出来的。

“陛下,此举甚好,财税归于户部,如此各部就不会因为财税之事相互扯皮了,臣觉得不仅不会引起隔阂,反而减少了隔阂。”

刘一燝其实也觉得此举挺好的,之前六部都掌管钱粮,所以内阁用钱的时候都要扒拉着算盘子算过来算过去的,向各个部门发问借钱,各部事后还要发文要钱,烦人的很,现在让户部掌管所有钱粮,确实可以提高效率。

“此举确实可以,如此一来效率确实可以提高,但臣觉得不能因为财税统一户部,就让各部原本的支取受到阻碍,这样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反而还还会相互掣肘。”

朱由校也这般认为,还是刘一燝考虑的周到,如果权归六部,户部就是六部的财神爷,六部凡是要用钱的地方都会求告户部,如果户部使绊子,那就不好做了。

“陛下这个简单,只要六部作出预算度支,年初于内阁确定,户部只要按照预算度支即可,如果在需要银钱内阁决定,户部根据库银拨出即可。这样的话就跟平时无异,只是每年需要做度支计划而已。”

“此法可行,那便内阁下诏,着北京六部派人与五部九卿、南京六部清理各自库银,清理完毕后移交北京户部管辖,此后朝廷所有中央财赋除内库外,均由北京户部管辖,朝廷全部度支均北京户部负责。”

汪应蛟闻言大喜,大明二百多年,现在户部终于名副其实了,他心中由衷的赞叹,要不是今日叶向高暗中阻挠,从而让皇帝震怒进行打压,自己这个提议还真不一定能通过。

“汪应蛟,既然要清理库银,伱就要户部好好清理,如果没有人,可以从大内或者南京户部抽调,到时候给朕汇报个数额,并且户部也要每年制定一年的度支计划,经内阁审议,你可明白?”

“臣明白,臣定当尽心竭力,不服皇恩。”

汪应蛟当即俯首躬身答应起来。

如此户部改革这一件大事就算完成了,虽然看似三言两语,但朱由校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如此大规模的合并,其中中饱私囊者,既得利益者,怎么会如愿让户部平稳交接呢。

不过这不是朱由校所关心的问题,而是刘一燝、汪应蛟等人需要关心的问题,他这个皇帝只需要知道个结果就行了。

现在有了这关键的一部,户部的权力大大增加,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宝钞问题,宝钞确实是个天才发明,但由于不懂通货膨胀等经济学原理,导致越发越多,现在差不多跟废纸一样了。

再比如铜钱银两的问题,虽然现在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但朝廷没有铸币权,不能掌控白银,说白了作为明代法定货币的白银,它的多少是由民间跟外来白银的流入量决定的,朝廷根本掌控不了。

这就导致了明代白银分布不均,南方白银多,通货膨胀,北方白银少,通货紧缩等等,但大明全国都要用白银缴税,北方白银少,因此农民需要更多的粮食去换白银缴税,几番下来破产的不计其中,会使百姓叫苦不迭。

诸如此类情况层出不穷,也造成南北方差异巨大,更是朝廷发展的巨大隐患,朱由校是心心念念的想要解决。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个强力的中央财税机构。

因此只要等到各部财税之权彻底归于户部后,朱由校的许多财税改革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实行了。

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