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皇帝的问询
见到了这两个人后,朱由校又继续往后翻去,又发现了许多他在后世历史上熟知的人才。
比如治河能臣张国维,曾任江南十府巡抚,后任兵部尚书,清兵入关后,宁死不降,以身殉国。
还有倡议海运,恢复海上漕运并付诸实践的沈廷扬;有廉洁、擒豪猾、捕剧盗,自杀殉国吴麟征。
有理财之能,管理户部,革从前陋规,余积羡米盈万计的于志舒;素有边才,精于军事的汪乔年等等,多达十数人,这次可谓是网罗天下人才。
看到这里朱由校不禁有种跟唐太宗一样天下英才入我毂中的豪情之壮。同时也不由地感慨啊,大明真从来不缺一心为国、壮志凌云的人才,反是不能好好得以大用。
历史上整日不是结党营私,就是搞鸡毛党争。崇祯也不能识人善用,并且性子急躁如莽,杀大臣如草芥,大明最后逐渐日薄西山的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内部问题啊。
不过自己既然来了,那定要掀翻革新这个状态,把这些好钢都用起来,而不是整日内耗,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批科举录取的举子,绝大部分都是无党人士。
等殿试过后,这些人成为进士都是满腔热血的新士,自己只要用得好,定会让他们发挥比以往更大的价值。
“嗯,既然是经过三轮考试综合对比下来的,那朕也信你们的眼光,就这么定了吧,明后日誊录,二十日放榜。”
看点皇帝满意的点头,袁可立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毕竟会试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差池。
“陛下明鉴,那臣也就放心了,回去就让考官们誊录。”
“嗯嗯,考官在贡院中关了得有一个月了吧,朕又嘱咐取消大部分宴席,还要让他们三场考试综合评判,估计把他们熬坏了。等此事了了后,朕定会好好赏赐。”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这是做臣子应尽的本分。”
看着袁可立这般谦虚,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
“二十号会试放榜,那殿试是下个月几时?”
会试一完紧接着就是殿试了,会试录取的所有“贡士”均参加殿试,并且殿试不会罢黜考生,只是重新排名次,所以对于考生来说还比较轻松,并且还能在皇帝面前刷脸。
“陛下,殿试一般在会试之后的二十日后了,因此礼部跟内阁定于五月十五在奉天殿举行殿试。”
“嗯,如何甚好,就按照安排来吧,这是朕登基以来的第一次殿试,定要好生准备,不能出什么差错。朕也想那日好好见见你们选的这些英才。”
殿试本就是皇帝亲自问策于廷,所以皇帝自己就是主考官,所有参考的贡士都是天子的门生。因此殿试就只设读卷官和执事官若干名。
读卷官由内阁大学士和五部(礼部除外)九卿还有翰林院的堂上官充任,提调官(掌管考场一切事物)由礼部尚书、侍郎还有会试的主考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