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辽东屯田(1 / 2)

第274章 辽东屯田(求订阅)

刘一燝闻言就欲躬身进言,却被朱由校扬手拒绝。

“刘阁老勿要多言,此事就这么定了,不过朕也知道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等商议开矿禁具体细则的时候,你可要多出出主意,看看有什么法子监督朝廷矿税使,让其不要肆意盘剥。”

刘一燝闻言也是无奈,看样子皇帝早就有开矿禁的心思,只不过由徐光启代为表态而已,现在让他出主意也只是安慰打发他罢了。

但事已至此,皇帝心思已定,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躬身俯首道:

“微臣遵旨!”

朱由校看着勉强同意的刘一燝,满意地点点头。

刘一燝的想法他是可以理解的,开矿禁本就是好事而已,只不过被神宗给玩坏了,搞得刘一燝这些人都有应激反应了。

不过朝廷总不能因为前面做得不好就不做了吧。现在既然开矿禁,他自然也会吸取之前的教训,把这个事情好好搞一下。

在他看来,只要各地一开矿,不说朝廷收多少矿税,就说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让人们有一些活路,这样也是好的。

现在朱由校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如此,未来连续十多年的大干旱,百姓没有生计,自然会造成社会恐慌动荡,但只要给他们一点活下去的希望,谁还会想不开去造反呢!

这也是朱由校开海禁、开矿禁等事的目的所在,解除生产关系的制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让百姓有更多的活法,也让朝廷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

“那就这么定了,这两件事内阁继续跟户部还有工部商讨,铸币的事情就先让宝泉局的人尝试一下边齿技术,如果可行的话再做。

至于开矿禁之事还是你们来商议,不过不能只是一个开矿禁的诏书就没下文了。要像上次颁布优待工商条例一样,要详尽到细则,落到实处才行。

比如办矿需要什么手续,缴纳多少保证金,每个矿种要交多少税,税额怎么定,怎么收等等,都要详细办法,这样才能让人们信服,朝廷办事也会有规章可循。”

“臣遵旨!”

看到皇帝这般事无巨细的嘱咐,刘一燝等人纷纷佩服的点头称是。

“好了,就这样吧,既然事情已经定了就不要多做纠结,努力把事情办好,伱们快去忙吧。”

事情已了,朱由校也不想多说什么,直接让他们退下做事去吧。

三人对皇帝的这种做事风格俨然已经习惯,见皇帝下了逐客令也不意外,连忙俯身告退。

随着朱由校把这两个事情定了以后,朝堂对于此事的争论终于平息下来。

虽然许多人还对开矿禁之事仍有意见,但俨然是于事无补。现在也只能寄希望于多加监管,不要再酿成神宗朝矿税之祸。

-----------------

与京城接二连三的大事与意外相比,辽东就没有那么多意外。

自浑河血战大败建虏后,建虏对辽东的侵袭也少了很多,这让辽东都司有了喘息的机会。

外加朱由校跟朝廷对辽东的支持与重视,辽饷、火器等都源源不断地往辽东输送,杨涟这段时间内也在巡查地方,效果显着,这让这几个月辽东的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所向啊。

辽阳以南八十里,牛庄堡。

牛庄堡虽名为堡,实则为城,由于它在辽阳以南,没有战事侵扰,萨尔浒之战后,许多铁岭、开原等地的难民逃到此地安家,让这里的人口越发稠密。

“巡抚大人,牛庄在册有两千六百多户,农田七十五顷,账册全部在这了,还请您过目。”

牛庄堡守备此时正站在牛庄堡前垒台上,双手捧着一个名册,站在杨涟一旁,详细的给杨涟汇报牛庄堡的情况。

杨涟却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接他的话。反而站在垒台上,眺望着前面的牛庄堡,似乎要一眼望到天边。

“李守备,我之前就听说,牛庄堡水患甚多,多沼泽湿地,致使居民绝少,四望无烟,惟芦苇萧萧耳。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嘛,这牛庄堡里面的人还挺多的,哪有两千多户那么简单。”

李守备闻言心里一阵惊慌,脸上很快就露出谄媚之情,连忙俯身对杨涟解释起来。

“巡抚大人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了本堡的实情,这个黄册是皇朝初年统计的,因此许多人口田地尚未统计,再加上北边来的难民比较多,因此人口要比账册上的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