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拍了拍池雨微的肩膀,笑着说道:“小微,你这手艺真是没得挑,拍得好该夸!”
四月中旬,南田农场的商薯19红薯迎来了丰收。
这一天,农场长汪保国、连队长范正,还有一众农场领导全都下到了地里。
知青们原本还紧张兮兮的,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可一锄头下去,挖出来的红薯个个又大又饱满,一株藤下能结出七八个,个个沉甸甸的。
“哎哟,这红薯可真够劲儿!”范正抹了把额头的汗,笑得合不拢嘴。
他手里捧着一个足有巴掌大的红薯,皮色红润,个头饱满,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
汪保国蹲在地头,手里捏着一把泥土,脸上泛着红光:“好,好啊!这产量,肯定比去年还要高!”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土,转头对范正说道,“赶紧安排人,尽快把红薯挖出来,该入库的入库,该处理的处理。今年这红薯,咱们不卖,全留着做种!”
范正点头应下,立刻招呼知青们加快进度。
地里一片热火朝天,锄头起落间,红薯堆成了小山。
汪保国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番景象,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他刚回到办公室,就拨通了赵司令的号码。
“赵司令,咱们农场今年红薯亩产量3200斤了!”汪保国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随即传来赵司令略带怀疑的声音:“老汪,你说啥?3200斤?你这把年纪了,可别跟我开玩笑啊!”
“哎哟,我的老领导,我老汪是什么人,您还不知道吗?我敢跟您扯谎吗?真真的,那些红薯现在就在咱们农场仓库堆着,您要是不信,随时可以来看!”汪保国拍着胸脯保证。
赵司令这才信了,语气里也带上了笑意:“好,好啊!你这是要请功啊!”
“没有没有,我就是跟您报告这个好消息。”汪保国顿了顿,语气认真起来,“去年咱们就说要推广这个红薯品种,您看,现在是不是该行动了?”
赵司令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琼州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岛上四百多万人口,这高产红薯要是推广开了,老百姓的日子肯定好过不少。
可现在只有你们南田农场有薯种,就算种得再多,也不可能一下子供给全岛。”
汪保国点头附和:“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咱们总不能一直捂着吧?”
赵司令叹了口气:“老汪啊,现在国家困难,咱们部队都得自己想办法找粮食。
这样吧,你先算清楚能提供多少薯种,先在各个农场推行。
等下一批种出来了,再继续推广。
老百姓的日子要过,可咱们也得一步一步来。”
“是,司令,我明白了。”汪保国郑重地应下,“我这就去安排,赶得及的话,四月底还能种上一波,今年下半年还能有个不错的收成。”
“行,种地的事你比我再行,老汪你看着安排,需要协助找我。”
挂了电话,汪保国站在办公室窗户口,望着远处忙碌的人群,心里既激动又沉重。
这红薯不仅仅是一份丰收的喜悦,更是一份责任。
推广高产红薯,让更多人吃饱饭,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心愿。
夜幕降临,农场的仓库里堆满了红薯,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薯香。
汪保国站在仓库门口,看着知青们忙碌的身影,心里默默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推广,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总能走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