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女修道院条约:由国王选举制“支持的协议”,包括权力清单,约束国王的条约。
4.起义:施拉赤塔(贵族)的权力,可以对侵犯他们自由的国王发动叛乱。
5.自由否决权:私人土地公使的权力,可以在瑟姆(贵族控制的议会)开庭时反对由较多人发动支持的决定;动用“自由否决”可以令在开庭时宣布通过的所有法规无效。
6.结盟:为通过常见政治目标组织军队的权力。
奥古斯都对于波兰的这段历史只是略知一二,对于书中说的一些东西简直觉得匪夷所思。尤其是起义那一条,居然可以以国王侵犯自己自由这样扯淡的理由发动合法的叛乱,奥古斯都感觉自己世界观都要被颠覆了。
如果在平时看到这样的东西,奥古斯都肯定会非常怀疑并且大加考证一番,可书中偏偏说的有理有据,使人信服。一些事件,奥古斯都还是知道的,这肯定假不了。
在震惊之余,奥古斯都也意识到,这本书没白看,看这一会儿,不知道省了多少翻阅史料的时间,也更加坚信任用凯特琳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
紧接着,书中又指出波兰选王制是以下几个制度的混合物:
1.邦联制和联邦制:地区有广泛的自治权。然而它很难称联邦为邦联或是联邦,联邦政体是它们两者的混合物(中文通称“波兰立陶宛联邦”为“联邦”)。
2.寡头政治,只有施拉赤塔——约占人口的10%——拥有政治权利。
3.贵族民主制,因为所有的中喰议会贵族在权力和特权上人人平等,而且瑟姆可以在重要事情,如立法、外交事务、宣战和税收上否决国王。
4.选举君主制,因为君主由施拉赤塔选举,是国家元首。
5.君主立宪制,因为君主受限于女修道院条约和其他法律,而且施拉赤塔可以违抗所有他们认为不合法的国王下达的命令。
看到这里,奥古斯都因为前文提到的特点而产生的对波兰选王制的恶感少了几分。虽然是少数人的民主,但是在这个时代,相比其他各国,波兰的民主政治可以说是非常的先进了。只可惜这时的欧洲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民主,尤其是波兰。
再往下,又开始讲波兰选王制的优势。奥古斯都觉得有些迷,书名不是讲弊端吗?怎么讲优势了,难道是欲抑先扬?
内容无非是讲在绝嗣的情况下保证王位顺利交接而免受列强干扰、君主不会因权力过大而胡作非为等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东西。
最后,终于讲到波兰选王制的弊端了,这时候书才翻了三分之一不到,全书的重头戏来了,奥古斯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仔细看书的内容,提取到了以下几个要点:
1.当王位定期留空待补时,贵族们偏好推举还未承袭其他强大王朝的外国继承人。这种策略使得瑟姆常常选出完全无能的,或在与贵族的冲突中处于下风的君主,这显然对国家是非常不利的。
2.按照自由否决权,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这项议案就不能通过。而真正的民主是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种贵族民主造成了波兰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这也导致了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从而导致国家意志得不到体现,
3.地方贵族的高度自治、各自为政,不仅导致行政效率极为低下,还使分裂割据的局面极易形成。
……
在论述过程中,凯特琳毫不避讳的以多任波兰国王为例,甚至直言现在的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王位来源不合法,并且穷兵黩武,会给波兰留下极大的隐患。
全书最后,更是大胆断言,选举制不废除,波兰必亡。
奥古斯都看的不由为凯特琳捏了把汗。要知道,现在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正处于“平独镇露”的黄金时期,并且还有几十年的上升期。
这个时候说亡国的话,恐怕是个人都觉得是在危言耸听吧,而且这本书算是把整个波兰的贵族和王室给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