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吴校尉也附和道:“是啊,将军。我们未战就投降,我等有何脸面活在这世上,咱们,应当誓死抵抗,与城共存亡!”
王春听着众人的话语,眉头紧锁,其实王春心知肚明,双方兵力悬殊,听到对方的劝降后,他就有了投降之意。
看到这两名校尉现在站出来表示要誓死抵抗,于是他连忙说道:“两位兄弟,你们莫要冲动啊!
你们难道不考虑一下你们的家人吗?一旦开战,战火纷飞,倘若城破,你们的亲人如何能保得住?
还有城中无辜的百姓,他们手无寸铁,你们愿意看到他们身首异处被无情屠杀吗?”他边说边急切地比划着双手,脸上满是紧张与惶恐。
“我们现在实力悬殊,贸然抵抗恐怕只是以卵击石,白白送死。
但是我们投降了,却能保住大家的性命,吐蕃大军或许也不会太过为难我们。”
王春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说着,“大家想想,我们没必要明知不可为而故意为之,反而让城中所有人陷入绝境。
我们身为将领和父母官,也要为城中的百姓着想,为自己的家人着想。只要我们投降,就能换来和平,就能让大家都活下去。”
王春滔滔不绝地说着,试图用这些话语来说服众人,让他们都赞成投降,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恐惧。
旁边的知府刘宏见状也是连忙附和着说道∶本官觉得王将军所言极是!
“我等身为父母官,理应为百姓谋福祉。
如今局势如此,抵抗无异于飞蛾扑火。为了城中数万生灵,我们应当选择投降,这才是大义之举。
其中一位名叫赵德的县令见知府大人都表态了,也是连忙说道:“咱们可不能不顾百姓死活,若是强行抵抗,到时候,只会带来更多的杀戮和破坏,投降才是避免生灵涂炭的唯一办法。”
另一位叫孙谦的县令也赶忙接话:“是啊,咱们要以大局为重,不能逞一时之勇。只要能保住百姓和我们自己的身家性命,先投降也并非不可接受,等以后有机会咱们在随机应变。”
刚刚出言反驳的杨校尉眼中满是不屑,心中暗暗骂着,一个个的说得倒是大义凛然,光明磊落,都是一群酒囊饭袋,只想着如何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全然不顾国家的尊严和将士们的骨气。
吴校尉因为偏将王春一直在那,不停地强调着敌我兵力悬殊,抵抗是无望的,以及投降后的“好处”,在加上知府和县令们也在一旁随声附和,描绘着所谓投降后的“和平景象”。
刚刚表示愿意抵抗的其余几名校尉见杨校尉和吴校尉都没有说什么,此时也不好继续再说什么,看着这些贪生怕死之辈,心中甚是不满和无奈。
反对投降的声音逐渐被压制,那些原本坚定抵抗的将领在众人的劝说和压力下,也开始动摇。
经过一番商量之后,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为了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念头,终究占据了上风。
最终,在一片唉声叹气中,还是决定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