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乾隆逆鳞(1 / 2)

因为汉八旗的入驻,让南方各省都稳定下来,原来最高一天三千封的折子,骤降至了往日常规水平,最高兴的还当属皇帝乾隆。

这预示着大清稳定下来了,南方半壁再也不是风雨飘摇。

乾隆打着小算盘,只需要再过十年,十年时间里大清完全有能力和实力培养出一批八旗士兵,而后把他们派往南方各省顺利从汉八旗手中接过驻军权,完成权力交接便可高枕无忧了。

那样一切就好起来了,大清还是那个大清,他的乾隆盛世还是那个盛世,史书再一抹,后人就再也不会知道他这个千古名君的污点了。

为了尽快有银子筹备满八旗接替汉八旗的步伐,乾隆决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为此,今天的早朝话题只有一个,怎么赚银子!

不过既然赚银子,那自然有个由头。

中国人是含蓄的,含蓄到变态,多数人永远都是包着收着的豆芽菜状态。

乾隆先是目光定格在赵清廉身上:“赵爱卿,最近军机处送来的奏折很少嘛,果然汉八旗驻军南方之后,大清稳定多了,再也没有什么乱糟糟的事发生。”

“承蒙皇上圣恩。”

“对了,整个驻地各省的军队日常所消耗的银两,每个月都在多少?”

“回皇上,南方各省驻军每月的吃喝拉撒,加上刀剑铠甲的更新,耗银都在二十万两左右。”

“那国库……”

“回皇上,国库的银子很明显即将难以为继,我们得想新的办法。”

“那赵爱卿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我大清国的经济?

诸位臣公也不要沉默嘛,大家踊跃发言,谁的办法,谁去执行,朕给分红,并不都是白出主意。”

如果乾隆没有加上后面这一句话,整个朝堂又将是一如既往的寂静。

但因为有这句话存在,满朝文武一改往日蔫巴的状态。

从整个国家的政策中牟利,这可比一般的贪污受贿做点生意要猛的多,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所以还未等到赵清廉开口就有人先声夺人了。

一个比一个踊跃,深怕不冒尖。

“皇上,我们加征人头税!凡是百姓家中添了人口的,男孩按照五两银子收费,女孩按照三两银子收费!”

“杀猪税!皇上,臣在李大人的优秀建议上多加一条,老百姓都要杀猪,但凡杀一口猪,无论你是在家里杀,还是山里杀。

皇上,我的主意好不好?”

“好你娘个卵!”,刘墉一个惊诧,他不知道朝堂是谁先怒斥了这种无脑无良知的行为,虽然出言粗鄙。

“你娘个腿腿,又苦一苦百姓,真不知道你脑子里装的是大粪还是其它的。”

“赵清廉,注意朝堂礼仪!”

礼部尚书提醒了一句。

乾隆发言道:“说得好,都是些馊主意,朕也觉得你俩混蛋!”

赵清廉:“臣有一想法,保证可以赚取到银子,就是……风浪大了些。”

和珅瞅见机会,附和一句:“风浪越大鱼越贵,赵大人既然有主意但说无妨,即便说错,万岁爷也不会怪罪。”

乾隆点点头。

“又苦一苦百姓这种老掉牙的办法,饭桶是真多。

还是得赵爱卿。”

上前要进一步说话的赵清廉在与刘墉擦肩而过之际,用胳膊肘顶了一下刘墉。

就像是在说,“又没办法了吧你。”

乾隆也明白这帮清流官员除了‘清’,一无是处。

如果满朝之中,赵清廉和珅之辈都无办法,那是真没办法。

不过当听到赵清廉吐出的四个字时,乾隆明显僵住了。

面庞原本和蔼的表情,还有翻阅折子的动作,刹那间顿住。

“通商海运。”

四个字如同天雷,轰击在乾隆的脑瓜子。

乾隆牙关紧咬。

闭关锁国是国策,利国利民利满利己,是早已经拟定的,也执行了许多年。

和闭关锁国相反的意见一直都是他的逆鳞!

今天这赵清廉怎么敢!

“赵清廉,朕不知道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乾隆一步步走下,手扶着台阶边的扶手。他的脸上难得涌现了怒气。

这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毕竟对于赵清廉,他们的皇帝表情从来都是和蔼的。

“让洋人的文化涌入了中原。

让那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知识,让那望远镜,钢甲航船等等东西传入我大清,给愚民开了智怎么办?!

那将动摇我大清根本!”

乾隆言辞苛厉。

闭关锁国最大的原因就是防止外面先进文化流入,百姓开了智还不得天天生事?

中原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儒学就是最经典的,愚民们学习这个就够了。

早就知道乾隆为什么闭关锁国的赵清廉当然知道,他点了点头。

“皇上说的都在理。

不过……

那是大清不缺银子的时候。

如今情况已经不一样了,经过白莲教,不良人,明教,杭州,杨柳城五方起义军的摧残,我大清国库空虚,整个经济衰弱,已经不得不用这个法子了。

而且臣提出的通商海运区别于皇上您所理解的通商海运。

海运完全可以交给政府进行管辖管理,就跟食盐一样,进行垄断。

我们朝廷这边可每月派出海上船队,运载由国内原价收购到的丝绸瓷器到海外向洋人主动销售。

把曾经洋人主动,我大清被动的局面扭转一下。

也把曾经百姓与洋人交易,变成朝廷与洋人交易。”

“这样朝廷的利益可以最大化。”

乾隆:“可这航运频繁,难免要夹带洋人的东西回来,到时候给愚民开了智,威胁了大清统治怎么办?!”

乾隆紧抓着这个问题不放。

他始终担心的也只有这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之上,什么国家富强不富强,经济繁荣不繁荣,满八旗组建不组建的问题都是次要问题了。

“皇上,我们此番与洋人的交易,只带回金银,其他……奇巧淫玩,哗众取宠的什么玩意绝对不会。

至于算数,天文,地理,物理……咱们自古只读圣贤书,不会的。”赵清廉昧着良心道,虽然他很想给大众开智,但他碍于封建教条和帝王的忌惮,只能附和。

听闻此言,乾隆严肃的神情才稍稍有所放缓。

主动远航去赚洋人的钱?

曾经他们只是被动的来等待洋人去买,如今主动派遣船队远航去大洋彼岸售卖,倒是一件新鲜事。

“赵清廉,这个办法可以试一试,但是你得跟朕保证,带回来的只有洋人的黄金白银,若是夹带私货,你提人头来见!”

“喳——!”

乾隆到底还是不放心,为了防止万一,他命令了一位能臣干将,跟随赵清廉的船队。

退朝离开后的赵清廉心里一直若有所思,随行的和珅嘀咕责怪道:“你胆子真大,万岁爷的逆鳞你也敢触碰,闭关锁国是国策!”

“我帮万岁爷赚银子也是帮我赚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