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便定下了山河学院这个名字,木耒还亲自为学院画了图纸,按照他心中的想法,来建这个学院。
在春播之后,麦收之前。木耒召集了一众军事骨干,召开了军队统筹会议,把新国的军队划分了一下。
将新国的常备军划分为五个师,一个师有作战人员为2500人,分属五个旅(一旅500人)。
第一师为重骑兵师,师长为颊戎,驻地为邯郸。
第二师为火器兵师,师长为白驷,驻地为木耒的封地。
第三师为特混师,师长为祀纨,驻地在邢台。
第四师为特混师,师长为绘绮,驻地在陈仪(山东聊城)。
第五师为骑兵师,师长为杨释(杨驭之子),驻地在鲜虞的阳邑。
除了这五个常备师之外,还有八个常备旅,每个常备旅驻扎在一个或数个城邑。一般情况下不会调用常备旅,在对外作战时,会就近征用。
这些全部的师旅,全部听从木耒调遣。
在战时,有可能让其中的一个师长,率领两个,甚至三个师的情况。
就是说,虽为师长,只是在非战时对这2500人负责,战时由国君再行分配军队的指挥权。
这些常备军都有自己的卫所,即他们的家眷在其驻地周围。
常备军每年的训练时间,不会低于八个月。其余的四个月可回家种地,和回家团聚。
常备军的士卒采取轮休的方式,基本每次轮休三分之一,麦收和秋收时,轮休的比例大些。
这样既不耽误他们生产,又不耽与他们练兵,在那八个月的时间里,是有军饷可拿的。
而且常备军家属所种的粮食,是免于征税的。
这样拖家带口算下来,新国基本上有五万多人是军户,是免于交税的,基本上占了新国目前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常备军是职业军人,卫所类似于齐国的士乡,但比齐国的军户更职业。
新国常备军的武器甲胄等,都由国家提供,齐国士卒则是自备;新国常备军外出作战时,军粮由国家提供,齐国士卒则是自备;新国常备军每年有八个月的军饷,齐军则没有;新国常备军在训练时,国家每年补贴两月粮食,齐军粮食完全自备;新国常备军的训练时长也高于齐军…………
除此之外,木耒还任命蹇叔为军相。
什么是军相?就是平时负责军队的后勤、调配、换防、人事任免、装备发放、武器更新、俸禄发放等事务。
在大战时,军相可能会随军,并提供一定的监督、策略参谋、战术谋划、外交战略等,但并不直接统领士兵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