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锅炉结焦(1 / 2)

军君自传 军君168 3053 字 3天前

在能源行业的激烈竞争浪潮中,中天公司宛如一艘勇往直前的巨轮,始终屹立潮头,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其蓬勃发展的秘诀,就在于对前沿科技的敏锐洞察与积极拥抱,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如同为这艘巨轮增添强劲动力,推动着它不断驶向更广阔的海域。

回首过往,在那个科技蓬勃发展、工业领域不断探索突破的时期,上海锅炉厂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成功研制出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这款锅炉堪称当时行业内的一颗璀璨明星,最大连续出力(b - mcR)如同一位大力士,可达惊人的440t\/h ,而额定出力(EcR)也像一位沉稳的守护者,稳定在404.5t\/h ,高效节能的特性更是让它在众多锅炉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周军所在的公司有幸成为这款先进锅炉的使用者之一,他们所采用的正是当时全国范围内的第7 - 8台炉子。然而,如同世间万物都难以十全十美,这款锅炉在设计上也存在着一些小小的瑕疵。它就像一位对食材极为挑剔的大厨,对煤种的要求近乎苛刻,只要煤种稍有偏差,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锅炉结焦现象。这一问题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一旦爆发,便会对锅炉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有时甚至会迫使整个机组无奈地停下运转的脚步。

机组在最初的三个月里,运行状态还算平稳,宛如一艘在平静海面上行驶的船只,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隐藏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第一台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生产的第101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这一天,周军他们正值后夜班。经过漫长一夜的坚守,距离下班仅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家的心中都隐隐泛起一丝即将结束工作的轻松。高宏杰和张大龙像往常一样,专注地守在主盘前,密切关注着锅炉燃烧的各项参数,精心地进行着调整工作。他们就像经验丰富的航海家,时刻留意着船只在大海中的航行状态,确保一切都能按照预定的航线前进。

突然,高宏杰的目光紧紧地盯在了仪表盘上,原本平静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大龙,你看,炉膛压力波动得有些异常!”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打破了主控室内的宁静。张大龙闻言,立刻将目光投向了相关数据,只见炉膛压力的数值如同起伏不定的海浪,上下剧烈波动。与此同时,他们又发现水冷壁的温度测点中,有几个数据像坐了火箭一般,急剧升高,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

“不好,可能出大问题了!”两人的心中同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在这关键的时刻,他们没有丝毫的慌乱,迅速做出了反应。张大龙一边安排人员立即前往现场查看情况,一边迅速拿起手电筒,与检修人员一同快步奔向12.5米平台。每一步都迈得坚定而急促,仿佛在与时间进行一场激烈的赛跑。

当他们来到炉膛观察孔前,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炉膛壁上,从上往下,密密麻麻地挂着一条条灰色的煤焦,就像一条条狰狞的灰色藤蔓,紧紧地缠绕在炉膛内部。这些煤焦在炉膛内高温的烘烤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威力”。

“这是炉膛结焦了!”张大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震惊和担忧。他深知,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煤焦,它们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结越大。到那时,炉内的燃烧将变得极不充分,不仅会降低锅炉的效率,时间一长,还可能引发爆管等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给整个机组带来灭顶之灾。

情况万分紧急,必须立刻想办法将这些煤焦弄下来。可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重重。炉膛内温度极高,炽热的热浪从观察孔中扑面而来,让人难以靠近。而且,炉膛内部空间较大,距离观察孔较远,想要清除煤焦谈何容易。更何况,这是他们自锅炉投运以来第一次遇到如此棘手的问题,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在这紧急关头,张大龙并没有退缩。在检修人员的协助下,他四处寻找工具,终于找到了一根约10多米长的用来搭脚手架的钢管。他心想,或许可以用这根钢管试着把煤焦打掉。于是,他和另一位检修人员小心翼翼地将钢管伸过观察孔,试图借助钢管的长度优势,将炉膛壁上的煤焦敲落。

然而,实际操作远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由于钢管太长,两人架着它都感到十分吃力,每一次用力都需要使出全身的力气。而且,那些煤焦仿佛生了根一样,紧紧地附着在炉膛壁上,异常结实。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捣鼓了很长时间,才好不容易掉下来巴掌大的一小块煤焦。

“既然能掉一小块,那时间长了肯定能多掉几块。”张大龙喘着粗气,给自己和身边的检修师傅打气。尽管两人都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努力地敲打着。可是,毕竟他们已经上了一夜的班,身体的疲劳逐渐开始显现,两人的力气越来越小,动作也越来越迟缓。

无奈之下,张大龙只好通过对讲机将现场的情况报告给了正在主控室操作的高宏杰:“老高,这边情况不太乐观,我们两个人实在是没力气了,这煤焦太难弄下来了。”高宏杰听后,立刻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一边安慰张大龙,一边迅速向值长刘鹏汇报了现场的情况:“刘值长,张大龙他们在打焦的时候遇到了困难,需要支援。”

刘鹏当机立断,马上安排周军等几个暂时没有任务的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加入到打焦的队伍中。此时,原本平静的锅炉现场变得忙碌而紧张起来,大家都在为解决锅炉结焦问题而全力以赴。

很快,到了正常下班的时间。但是,由于锅炉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四值的人员自然不会轻易接班。毕竟,谁也不想在这种情况下接手一个“烫手山芋”。于是,周军他们所在的三值所有人都决定留下来,继续与煤焦展开“战斗”。

周军他们四人一组,齐心协力地向炉膛内的煤焦发起攻击。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现场空间狭小,观察孔周围根本站不下太多人,而且大家还要时刻躲避从观察孔中喷出的热浪,这使得他们的操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尽管大家都憋足了劲,想要尽快解决问题,但却感觉有力使不出。

他们只能一点一点地向炉膛内的焦石打去,每一次敲击都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多打掉一些煤焦。运气好的时候,会掉下腕口那么大一点煤焦,但这对于整个炉膛内的结焦情况来说,仅仅只是九牛一毛。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大家并没有气馁,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经过与四值人员的友好协商,最终决定由四值的人员负责监控主盘,确保锅炉的其他运行参数稳定,而三值的所有人则全部投入到打焦工作中。此时,整个锅炉现场就像一个热火朝天的战场,大家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打焦工作依然在艰难地进行着。大家的脸上都布满了汗水,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但没有一个人提出休息。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快将煤焦清除干净,让锅炉恢复正常运行。

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经过长达数小时的艰苦奋战,炉膛内的煤焦终于全部脱落。那一刻,大家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互相看着彼此,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笑容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对彼此努力的认可。

后夜班本身就十分辛苦,而他们又加班到了下午,而且还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午的时候,大家都没有顾得上吃饭,一心想着尽快完成任务。此时,大家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肚子也饿得咕咕叫。

直至此时,这场与炉膛结焦的艰苦鏖战终于暂告一段落,大家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他们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双手,这才惊觉,每个人的手上都布满了这场战斗的 “痕迹”。有的手套早已磨破,露出丝丝缕缕的线头,像是在无声诉说着刚刚的激烈;有的手上鼓起了血泡,殷红的血色在皮肤下若隐若现,看着就让人揪心;还有的胳膊上被炉膛内喷出的热浪灼烧出了水泡,泛着让人触目惊心的红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