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攀升、能源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极具创新性与高效性的炉型,凭借其在节能减排、燃料适应性等方面的显着优势,于国内电力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行业变革与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天集团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引入了这一先进技术,旗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项目更是融合了前沿科技与独特设计理念,一经推出便吸引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中天集团所采用的这款循环流化床锅炉,具备超高压中间再热、单锅筒自然循环的特性,代表了当今锅炉技术的先进水平。其最大连续出力(b - mcR)可达440t\/h,额定出力(EcR)稳定在404.5t\/h,在高效运行的同时,还展现出卓越的节能效果。这两大突出优势,如同为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其在众多传统锅炉类型中脱颖而出,成为能源高效利用的典范。该锅炉由国内顶尖的上海锅炉厂精心打造,中天集团的2x135mw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国内同类型机组中位列第7 - 8台,作为先行者,为后续同类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潮流。
与先进的锅炉相匹配的汽轮机,出自国内知名的东方汽轮机厂。这台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双缸、凝汽式汽轮机,型号为N135 - 13.24\/535\/535,其精密的制造工艺和卓越的性能,为整个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发电机则由山东济南发电设备厂制造,型号为wx21Z - 073LLt,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确保了电力的高效输出。这三大主机,作为电力生产的核心设备,均代表了国内领先的制造水平,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智慧与心血,为中天集团的电力项目筑牢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10月1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到来,中天集团的#1机迎来了关键的时刻。清晨的阳光洒在厂区,一切都显得格外庄重而宁静。厂房内,工作人员们严阵以待,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期待。在众人的瞩目下,#1机一次并网成功。刹那间,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在能源领域闪耀,不仅标志着前期众多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更预示着接下来即将面临的72小时满负荷运行考验。在电力系统中,这72小时的满负荷运行,是对新机组整体性能与稳定性的严苛检验,犹如一场大考,只有顺利通过,才能真正宣告机组具备投入正式运行的资格。
在这至关重要的72小时里,电力公司与火电一公司的工作人员们,如同忠诚的卫士,全神贯注地守护着机组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集中控制室内,灯光通明,各种仪器设备闪烁着指示灯,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工作人员们紧盯着监控屏幕,眼神中透着专注与坚定,每一个参数的波动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弦。他们深知,任何一个微小的异常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丝毫不敢懈怠。同时,他们严格按照巡检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他们身着工作服,手持巡检记录单,穿梭在错综复杂的管道和设备之间,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每一根管道、每一个阀门、每一个接头,都在他们的仔细排查之下,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翌日,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地覆盖着大地,繁星点点,宛如镶嵌在绸缎上的宝石。此时,正值周军的后夜班。运行二值与运行三值的交接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交接室里,灯光柔和而明亮,两班的工作人员围坐在会议桌旁,认真地交流着设备运行情况。运行二值的负责人详细地介绍着前一班的各项数据和设备状态,运行三值的成员们则专注地倾听着,不时地在交接记录上做着笔记。交接完成后,机炉电各项参数显示正常,发电机负荷稳定在135.6mw,锅炉过热蒸汽压力为13.8mpa,过热蒸汽出口温度保持在546c,三大主机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各司其职,平稳运行。
接班后的周军,丝毫没有因为前一班的正常运行而放松警惕。他深知,电力运行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他带领着同事们,再次对现场设备展开了细致入微的检查。他们沿着设备的线路,一步一步地查看,用手触摸设备的外壳,感受温度是否异常;耳朵贴近设备,倾听运行的声音是否有异样。每一个动作都严谨规范,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专注,确保设备在平稳的状态下持续运行,严格遵循着巡回检查制度的每一项要求。
然而,就在大家第一轮巡检刚刚结束,满怀轻松地回到集中控制室之时,意外突然降临。只见锅炉操作屏上,一个醒目的红色信号如同一道闪电般闪过——二号转运站断煤。刹那间,整个控制室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闪烁的信号上。原本轻松的氛围瞬间被紧张和焦虑所取代,工作人员们的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情。不一会儿,锅炉的压力和温度开始出现细微的下降趋势,如同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虽看似微小,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值长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联系转运站值班人员。电话那头,值班人员焦急的声音传来,原来是今天的煤湿度远超预期,大量的水分使得煤的粘性增加,在分煤器中堆积,最终导致分煤器电机不堪重负,过负荷跳闸。此刻,他们正在全力抢修,但由于故障较为复杂,修复还需要一定时间。
值长深知情况紧急,电机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进而威胁到整个机组的稳定。他当机立断,马上安排火电公司人员与电气人员周强、周军迅速前往现场处理。周强和周军接到任务后,如同离弦之箭,拿起工具包,一路小跑冲向现场。
抵达现场后,只见电机周围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这是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留下的痕迹。电机表面还残留着些许高温带来的余热,周围的空气仿佛都被这股热度扭曲。经仔细检查,发现热电偶因电机过热而动作,同时保险也被烧毁。面对这棘手的状况,周强和周军没有丝毫慌乱。他们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迅速制定出维修方案。两人分工明确,周强负责更换烧毁的保险,周军则专注于检查热电偶及相关线路。
在狭窄的电机旁,周强半蹲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拆除已烧毁的保险。他的眼神紧紧盯着手中的工具,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稳健。由于空间有限,他的手臂伸展受到很大限制,身体不得不蜷缩在狭小的缝隙中,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肌肉的酸痛。但他咬紧牙关,克服着身体的不适,努力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不断渗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满是油污的地面上。周军则在一旁,用万用表仔细检测着热电偶的各项数据,一边检测,一边对照着电路图,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节点。他的眼神中透着专注和坚定,时而皱起眉头思考,时而在笔记本上记录下重要的数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场的气氛紧张而压抑。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工作服,紧紧地贴在身上,但他们浑然不觉。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新的保险安装完毕,热电偶也调试正常。随着周强按下启动按钮,电机发出了一阵平稳的嗡嗡声,缓缓转动起来。那一刻,周强和周军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对视一眼,眼中充满了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