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周军在五中孙书记和张校长的说情下,顺利到五中报道,就此开启了正式的高中生活。那是一个阳光炽热的夏日,五中的校园里弥漫着新学年的期待与躁动。周军拖着简单的行李,踏入这所将承载他三年青春与梦想的校园,心中既有着对未知的忐忑,又有着对未来的憧憬。
高中与初中宛如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课程如潮水般涌来,九门课程的压力沉甸甸地落在每一个新生的肩头。每天的课程表被塞得满满当当,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教室,到傍晚余晖渐渐消失在天际,几乎没有喘息的间隙。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像突然拓宽的海洋,让习惯了初中浅滩游弋的学生们有些不知所措。而且,高中意味着住校生活的开始,这对于许多从未离开家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挑战。离开了父母的悉心照料,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从整理床铺到清洗衣物,从安排作息到管理生活费,每一个环节都是成长的必修课。
然而,周军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自律。他就像一颗有着精确导航的卫星,在高中生活的轨道上稳定地运行着。当别的同学还在为早起而挣扎时,他已经迎着晨曦在操场边背诵英语单词;当夜晚的灯光熄灭,室友们还在窃窃私语时,他已在脑海中默默回顾着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在知识的海洋里独自航行。
高中报道的那一天,命运似乎格外眷顾周军,给他带来了一连串的惊喜。曾经在初中、小学相伴成长的好友们,如同星辰汇聚,纷纷出现在五中的校园里。同班的郭小文、郑峰,与二中失之交臂,却以优异的成绩踏入五中,他们的笑容里带着些许遗憾,更多的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小学同学姜文涛也来了,还有那如春日花朵般的女同学张芳,她的出现为校园增添了一抹亮色。而张涛,本应高周军一级,却因初三时一场重病,休学大半年,无奈留级,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与周军重逢。他们的到来,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周军心中初入高中的孤独与不安。
很快,全校进行了分班和分宿舍的大调整。周军的班主任刘洪敏,是一位刚从大学毕业便投身教育事业的热血青年,她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对教育的热忱,接手了周军所在的班级。仿佛是命运的巧妙安排,周军、郭小文、姜文涛、郑峰四人不仅被分到了同一个班,还幸运地住进了同一间宿舍。当时的宿舍条件简陋,一间狭小的屋子里,摆放着四到五张高低床,空间被塞得满满当当。他们这一届因扩招,原本标准的八人间宿舍,硬是在中间塞进了一张床,使得整个屋子显得拥挤而局促。但对于周军他们来说,能与好友相伴,这小小的空间便成了他们高中生活的温暖港湾。
在高中时期,吃饭成了校园生活里的一场 “大战”。学校的食堂是个半露天的建筑,做饭的区域在室内,而卖饭的窗口仅仅是厨房延伸出的几个小窗口,仿佛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摊位。供应窗口寥寥无几,一个负责主食,一个供应菜品,还有一个或作为馒头供应点,或充当备用窗口。天气好的时候,食堂干脆就在厨房外的空地上支起大锅,露天售卖饭菜。每到开饭时间,食堂便成了校园里最热闹的战场。学生们如潮水般涌来,小小的窗口前瞬间排起了长队,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将食堂围得水泄不通。个子矮小的同学在人群中艰难地穿梭,常常费尽周折也打不到饭菜,只能等到人群散去,才能勉强吃上几口已经凉掉的食物。
于是,“饭伴” 这一特殊的群体应运而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顺利吃到饭,同学们两两结伴或三五成群,组成了饭伴团队。有人负责冲锋陷阵打主食,有人专门排队打菜,人多的团队甚至还有人负责刷碗善后,分工明确,如同一个紧密协作的小团队,在这场吃饭大战中争取最大的胜利 —— 节省时间。周军与郭小文心有灵犀,自然而然地结成了饭伴,这一结便是高中三年。他们之间的默契如同多年的老友,无需言语便能知晓对方的需求,在忙碌的高中生活里,这份默契成为了他们珍贵的财富。
宿舍生活同样充满了故事。每到晚上下夜自习,学生们便如百米冲刺般冲向水房。那水房是公用的,一间不大的屋子里,两边各有一个条形水池,总共十个左右的水龙头,在数百名学生的需求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时间仿佛是一把高悬的利剑,因为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到点必须洗完上床睡觉,届时会有老师前来查寝,每个学生都必须在位,否则班级便会被扣分,第二天全校通报,班主任也会脸上无光。
入学后的第二周的一个晚上,夜幕像一块沉重的黑布,沉甸甸地压在五中的校园上空。周军结束了一天疲惫不堪的课程,那课程仿佛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马拉松,他的双腿如同灌了铅一般,每迈出一步都显得那么吃力。他的脑海里还回荡着老师讲的数学公式和英语语法,那些复杂的符号和单词像是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他的思绪里不停地跳跃、旋转,搅得他心烦意乱。身体上的疲惫更是如汹涌的潮水般一波一波地袭来,他感觉自己的肩膀都快要被压垮了,唯一的念头就是早早洗漱完毕,像一只慵懒的小猫一样,蜷缩在床上好好休息。
然而,当他打开宿舍门,端着水盆和洗漱用品走向水房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沉。水房里早已人满为患,喧闹声、水流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海洋。每个水龙头前都站满了人,那些身影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像是一丛丛紧密排列的树林,没有一丝空隙。周军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和焦虑,他在人群中艰难地挪动着脚步,像一条在礁石间穿梭的小鱼,努力地寻找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他的目光在一个个水龙头间游移,心中满是无奈,仿佛置身于一片荒芜的沙漠,而水源却遥不可及。
就在这时,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他发现门口最近的一个水龙头前的同学似乎洗完了,正准备离开。那一瞬间,周军心中一喜,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赶忙走上前去,脸上带着一丝期待的微笑,准备接水刷牙。那轻微的脚步声在喧闹的水房里几乎被淹没,但他的动作却充满了急切。
可就在他的盆还未接满水时,一个不和谐的身影如同一道刺眼的闪电,闯入了他的视线。只见一个同学哼着郑智化的《星星点灯》,摇头晃脑地走进水房。那同学的步伐带着一种嚣张的韵律,像是在炫耀自己的领地。他手里拿着水盆,眼神中透着一种不屑和傲慢,看也不看,便直接将水盆放在了周军的脸盆上。那水盆落下的瞬间,发出了一声清脆的撞击声,仿佛是对周军权益的公然挑衅。
周军顿时愣住了,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脸的不可思议和无奈。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中的怒火瞬间如火山喷发般被点燃。这是赤裸裸的插队行为,怎么能如此不讲道理?他眉头紧皱,那两条眉毛像是两条愤怒的毛毛虫,紧紧地纠结在一起。心中的正义感如同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驱使他毫不犹豫地顺手将那同学的盆推了过去。那推盆的动作带着他所有的不满和愤怒,力量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坚定。
原来,这个孩子叫胡振东,是学校附近村里的人,高二的学生。他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混混,就像一颗校园里的毒瘤。仗着家里有些钱财,平日里横行霸道,肆意妄为。他的名字在校园里仿佛是一种威慑,让同学们闻风丧胆。就连高三的学长们,那些即将面临高考、在校园里地位颇高的学生,都对他避而远之。此时的周军才恍然大悟,今天水房里那些陌生的面孔,原来是高二的学生下来与高一新生抢水管的呀。他们就像一群饥饿的野狼,闯入了高一新生的领地,企图抢夺有限的资源。
胡振东见有人竟敢阻拦他抢水龙头,顿时恼羞成怒。他的脸涨得通红,像是一颗熟透的番茄,那原本就不大的眼睛里此时布满了血丝,仿佛燃烧的火焰。二话不说,挥起拳头就朝周军打来。那拳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像是一颗呼啸而来的炮弹,直逼周军。周军反应迅速,他的身体像是一只敏捷的猎豹,侧身一闪。那拳头擦着他的耳边呼啸而过,带起一阵令人胆寒的风声,周军甚至能感觉到那拳风拂过脸颊的凉意,心中不禁一阵后怕。
胡振东一击未中,却不肯罢休,他的自尊心像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紧接着又想发起攻击,那架势像是一头被激怒的公牛,准备再次冲向对手。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军本宿舍的侯彦敏及时赶到。侯彦敏是周军的下铺,他是个热心肠且重义气的人,就像一位守护正义的骑士。他见有人要欺负周军,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劝阻。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和无畏,那瘦弱的身躯在此时却显得无比高大。
胡振东见有人来帮忙,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嚣张。他像是一个疯狂的指挥家,大声地喊了一声:“快上去叫人,我老胡被人欺负了!” 那声音在水房里回荡,带着一种不可一世的狂妄。不一会儿,楼上便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那脚步声像是一场即将来临的暴风雨,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稀里哗啦下来十几个小混混模样的学生,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凶狠和不羁,瞬间将周军和侯彦敏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