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市高复读(2 / 2)

军君自传 军君168 3232 字 11天前

原来,小龙池路段路况复杂,弯道又急又陡。连续多日高强度劳作,早已透支父亲的体力,身体极度疲惫,反应变得迟缓木讷。或许是车速稍快没稳住,又或许是超载的货物严重干扰操控,三轮车行至转弯处时,车头猛地撞上一块突兀的大石头。刹那间,车子失去平衡,轰然翻倒在地,沉重的车把如凶狠的棍棒,狠狠砸在父亲的腿上,清脆的“咔嚓”声划破夜空,腿骨折断。

母亲定了定神,强压心头的慌乱与恐惧,迅速叫来住得不远的周军三舅。二人跨上摩托车,顶着凛冽寒风,心急如焚地朝事发地疾驰而去。一路上,母亲牙关紧咬,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脑海中不断浮现父亲受伤的惨烈画面,心中默默祈祷上苍保佑,千万别让老周有性命之忧。她深知,父亲本就腿脚不便,此次骨折无疑是雪上加霜,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可她清楚,此刻必须坚强,家中的顶梁柱倒下了,她得撑起这个家,咬牙去面对眼前的困境。

抵达现场,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货物散落一地,包装袋破裂,橡胶垫七零八落;三轮车侧翻在路边,车身扭曲变形,零件散落四处;父亲躺在不远处,脸色惨白如纸,额头冷汗如雨下,嘴唇微微颤抖。幸亏李医生早起去进药,恰好路过此地,及时发现了父亲。彼时手机尚未普及,通讯极为不便,若是无人及时施救,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李医生见多识广,临危不乱,迅速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为父亲检查伤势。一番细致查看后,确定父亲腿部骨折,所幸其他部位只是轻微擦伤。他立刻从医药箱里取出绷带、夹板,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手法娴熟地为父亲的伤腿做简单固定,一边轻声安抚父亲,一边动作麻利地操作,尽量减轻他的痛苦,防止伤势恶化。整个过程中,周军的父亲紧咬牙关,额头上青筋暴起,豆大的汗珠簌簌滚落,浸湿衣衫,却自始至终没发出一丝呻吟,没喊过一句疼。他眼神坚毅,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仿佛在向伤痛宣战:这点磨难,休想将我打倒。

彼时,周军的四叔在大峪沟煤矿担任领导职务,工作上雷厉风行,处事沉稳干练,在家族里威望极高。家中但凡遇有大事难事,亲人们总会第一时间向他征询意见、寻求帮助。母亲心急如焚,赶到李医生家后,颤抖着手拨通四叔的电话,声音哽咽,带着哭腔将事情始末一一道来。四叔在电话那头静静听完,沉默片刻,冷静地说道:“不行,让二哥来我们矿区医院吧。骨折也是常见病症,我可以联系市里的骨科专家来做手术,这边医疗费用相对低些,各方面开销能省不少。”四叔向来精打细算,秉持能省则省的原则,一心想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同时确保二哥得到妥善治疗。

事不宜迟,众人迅速找来车辆,小心翼翼地将父亲抬上车,一路疾驰送往大峪沟矿区医院。乡亲们听闻消息,纷纷自发赶来帮忙,手脚麻利地将散落的货物重新装车,联系好运输车辆,按时送往偃师,解了燃眉之急。

周军正在学校埋头苦读,满心憧憬着未来,对家中变故浑然不知。直至老师匆匆找来,告知他父亲出事的消息,他只觉脑袋“嗡”的一声炸开,脸色瞬间煞白,眼眶瞬间湿润。他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飞奔到父亲身边。此后的每分每秒,他都在煎熬中度过,上课频频走神,老师讲的内容左耳进右耳出;课余时间,独自坐在角落发呆,脑海里全是父亲受伤的画面,满心自责与担忧。好不容易熬到周末,他顾不上收拾行李,一路飞奔出校门,直奔医院。

恰逢周末,四叔多方周旋,费尽周折请来市里顶尖的骨科专家,为父亲主刀手术。手术室外,周军和母亲并肩而立,满脸焦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手术室大门,每一秒都似度日如年。母亲双手合十,嘴唇微张,念念有词,不停祈祷手术顺利;周军紧攥拳头,指关节泛白,身子微微颤抖,眼眶泛红,心中五味杂陈。既揪心父亲的伤势,又懊恼自己没能在身边照顾,满心愧疚。

手术室内,气氛凝重紧张。医生们全神贯注,额头布满细密汗珠,手中器械稳稳当当,操作精准细致。因父亲常年劳累,身体亏空严重,钙质大量流失,骨质疏松问题突出,钢针打入骨头时,固定难度极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术后恢复效果。好在专家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历经数小时艰苦奋战,手术终获成功。当手术室的门缓缓推开,主刀医生摘下口罩,轻声说出“手术很成功”时,周军和母亲悬着的心“扑通”一声落了地,两人相拥而泣,喜极而泣的泪水夺眶而出。

周军脚步虚浮地走进病房,看到父亲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腿上缠着厚厚的绷带,脸色憔悴,嘴唇干裂,心中一阵刺痛。他缓缓走到床边,轻轻握住父亲的手,那双手粗糙干裂、布满伤痕,往昔的温热与力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虚弱与无力。周军眼眶泛红,声音哽咽:“爸,您受苦了,好好养病,家里的事别操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复读这一年破釜沉舟、努力拼搏,用优异成绩回报父亲的付出与期望,让父亲为他骄傲,给家人撑起一片晴空。

此后,周军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复读学习。他像是变了个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刻苦努力。每天清晨,天还未亮,他便悄悄起床,蹑手蹑脚走出宿舍,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同学,第一个踏入教室,借着微亮的晨光预习功课;夜晚,教室里的同学陆续离开,他仍埋首书海,直至教学楼熄灯,才在管理员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离开。课堂上,他全神贯注,眼睛紧盯黑板,手中笔记做得密密麻麻,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遇到疑难问题,他不再羞涩退缩,主动请教老师、同学,刨根问底,直至完全理解掌握。课余时间,他一头扎进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书籍资料中遨游,拓宽知识面,夯实基础。

好友闫黎明目睹周军的蜕变,深受触动,被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染。二人自此结成学习互助小组,相互打气、相互监督,分享学习心得与技巧,暗暗较劲,你追我赶。在一次次模拟考试中,成绩稳步提升,逐渐在班级里崭露头角,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老师赞许有加,当众表扬他们的努力与进步;同学们钦佩不已,纷纷向他们请教学习方法。面对夸赞,周军并未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标尚未达成,懈怠不得,唯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方能抵达成功彼岸。

与此同时,病床上的父亲虽身体遭受重创,伤痛难忍,但心心念念的仍是家中生意与周军的学业。他趁母亲来送饭的间隙,反复叮嘱:“孩子学习要紧,你多操操心,给他做点好吃的,别让他分心。”母亲连连点头,眼眶泛红,默默承担起照顾父亲与操持家务的重任。每天天不亮,她便起床熬粥、煲汤,精心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赶去医院喂父亲用餐;收拾妥当后,又匆忙回家洗衣打扫、处理琐事;闲暇时,不忘给周军打电话,询问学习生活情况,温柔叮嘱、暖心鼓励。

随着时间悄然流逝,周军愈发得心应手,学习渐入佳境。课堂上,他举一反三,思维敏捷;考试中,他沉着应对,成绩优异,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老师们对他寄予厚望,断言他必能在高考中大放异彩;同学们视他为榜样,常围在他身边讨教经验。而父亲的伤势也日渐好转,能慢慢下地行走了。身体刚有起色,他便闲不住了,坐在病床上谋划橡胶生意的未来发展。

他深知,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弊端尽显,难以为继,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他与母亲、周军促膝长谈,说出自己的想法: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淘汰老旧机器,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周军和母亲听得频频点头,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在市高复读的这一年,周军过得紧张忙碌却充实满足。学习上,他突破重重困境,挖掘自身潜力,成绩斐然;生活中,他历经磨难,心智愈发成熟,从青涩少年蜕变成坚毅果敢的男子汉。他学会了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把压力化为动力;懂得如何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学习方法与节奏,事半功倍。与闫黎明的友谊也在风雨同舟中愈发坚不可摧,二人携手并肩,共同经历酸甜苦辣,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挚友,相互扶持,一路向前。

这段跌宕起伏的经历,铸就了周军不屈的灵魂,赋予他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力量。未来或许还有诸多挑战,但他已然做好准备,怀揣希望与梦想,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而他背后的家人,也会如温暖港湾,永远给予他支持与力量,陪伴他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