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悠悠然如诗如画、满溢着青涩与美好的大学时光长河之中,一辆 26 型凤凰牌自行车恰似一位沉默而忠实的伙伴,静静地承载着 407 宿舍全体成员的青春韶华。它见证了那些阳光灿烂下的欢笑,见证了月色如水时的烦恼,见证了热血沸腾的激昂瞬间,也见证了心有迷茫的彷徨时刻。
遥忆初时,当周军满怀着欣喜与自豪,将那辆自行车领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它便迅速化身为宿舍里当之无愧的“公车”。那时的少年们,心犹澄澈,天真而热烈,对使用这辆车毫无半分忸怩与顾忌,甚至带着些孩子般的率性争抢劲儿。谁若有急事亟待外出,定会像灵动敏捷的小猎豹一般,风驰电掣地抢先将车骑走,只留下一串清脆悦耳的车铃声在校园的小径上悠悠回荡,以及舍友们那饱含善意的笑骂声在原地渐渐消散。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骑行穿梭里,这辆自行车陪着他们安然走过了大一的懵懂青涩,又相随度过了大二上学期的忙碌纷扰。那些往昔的日子里,它默默注视着宿舍成员们为了学业挑灯夜战的疲惫身影,也见证了他们在课余时光尽情挥洒青春活力的欢脱瞬间。每一道或深或浅的划痕、每一处细微的磨损,都宛如岁月这位匠心独运的雕刻师镌刻下的独特印记,悄无声息地诉说着那些平凡日子里熠熠生辉的珍贵过往。
然而,命运宛如一位神秘莫测的导演,总爱在人们毫无防备的当口,悄然转动那命运的齿轮,冷不丁地带来令人始料未及的转折。那是一个看似与往昔毫无二致的上午,阳光依旧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一片片碎金般的光影,周军哼着不成调的小曲,优哉游哉地骑着车穿梭在校园的小道上。微风轻柔地拂过他的脸颊,带来阵阵馥郁的花草芬芳,他的心境格外舒畅惬意。抵达教学楼后,他熟练地将车停放在教学楼后的车棚里,那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仿若一种早已深入骨髓的本能习惯。他仔细地锁好车,还不放心地用力拉了拉锁头,在确保万无一失后,便转身大步流星地返回宿舍,心中暗自盘算着下午的课程安排,浑然未觉一场与爱车的分离正在悄然逼近。
但当下午老三刘为民依照惯例去骑车时,车棚里却不见那辆熟悉自行车的丝毫踪影。刘为民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眼花看错了,他抬手揉了揉眼睛,再次定睛望去,车棚里却依旧空空荡荡,仿若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清空了一般。刹那间,他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于是赶忙在车棚里焦急地四处搜寻起来。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车的角落,每一辆车的背后、每一根柱子的旁边,他都仔细地查看,甚至趴在地上,往车棚的角落里窥探,生怕是自己粗心大意而错过了。然而,车子就像凭空蒸发了一般,没留下丝毫可供追寻的踪迹。毫无疑问,车子遭遇了小偷的黑手。
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回宿舍时,周军和其他舍友们的脸上瞬间被一层阴霾所笼罩。那辆自行车于他们而言,早已超脱了交通工具的范畴,它是他们青春岁月的鲜活象征,是宿舍团结友爱精神的有力见证。如今它的不翼而飞,让他们感觉仿佛失去了一位亲密无间的伙伴,心中满是失落与不舍。与此同时,一种对偷车贼的憎恶之情也在他们心底油然而生,那是一种被侵犯了珍贵之物后的愤怒与不甘。他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咒骂着那个可恶的小偷,言辞间满是愤怒与无奈。
此后的日子里,宿舍里的氛围一度有些低沉压抑。但生活恰似那奔腾不息的江河,不会因为一块巨石的阻挡就停滞不前。老七赵三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宿舍的生活重新回归正轨,他从家里骑来了一辆崭新款式、骑行体验更佳的自行车,接替了之前那辆车的位置。起初,大家看着这辆新车,心中难免泛起些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旧车的深深怀念,也有对新车的陌生与疏离感。但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在新车的陪伴下,宿舍里的时光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依旧在嬉笑打闹和忙碌的学业中静静流淌。他们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踊跃地参与讨论,在课余时间一同参加社团活动、尽情地打篮球、悠闲地看电影,新车也逐渐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了他们青春路上的新伙伴。然而,那辆丢失的 26 凤凰牌自行车,却始终在他们心中占据着一个无可替代的特殊位置,成为了一个难以言说的遗憾,仿若一个未完成的音符,时不时在他们的记忆深处轻轻奏响。
转瞬之间,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悄然来到了大三下学期。此时的校园里,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氛围,课程已然全部结束,实习的日子正如同黎明前的曙光,悄然来临。这曙光既带着对未来的满心期待,又夹杂着一丝离别的淡淡愁绪。一天放学后,407 宿舍上铺的周军、刘为民、赵三木和牛红宾四人,如往常一样,结伴而行,来到西门外那家熟悉得仿若自家厨房的“山西面馆”。这家面馆,承载着他们太多的青春回忆,从初入大学时的好奇探索,到后来无数个疲惫日子里的温暖慰藉,每一碗面、每一杯酒,都与他们的青春岁月紧紧缠绕在一起,难解难分。
刚踏入店门,老板那憨厚朴实的笑脸便映入眼帘,仿若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瞬间驱散了他们心头的些许阴霾。无需他们点菜,一份精心准备的花生米拼盆便稳稳地端上了桌,那饱满圆润的花生米颗颗泛着油亮的光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紧接着,老板又手脚麻利地拿来一瓶散发着醇厚香气的四五老酒,熟悉的味道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仿佛施了魔法一般,将他们带回了过去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饺子也上桌了,白白胖胖的饺子整齐地排列在盘中,热气腾腾地冒着烟,让人看了便心生暖意。“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四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打开了话匣子,畅谈起了未来的打算。
老三刘为民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与憧憬,微微仰起头,仿若已经遥遥望见了远方的美好:“我估计得去深圳找李彩霞了,那边工作都帮我安排好了,一毕业就得过去。”说着,他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幸福的微笑,那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坚守。
老七赵三木则扶了扶眼镜,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我准备专升本,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深造。我觉得那片海洋太过广袤深邃,我还想在里面尽情遨游一番,汲取更多的养分,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他的语气沉稳而有力,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学术追求的执着与热忱。
老八牛红宾则有些无奈地挠挠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我还没什么着落呢,等拿到毕业证再说吧。现在感觉就像一只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全然不知该驶向何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迷茫与无助,但也有着对未来的一丝朦胧期待,期待着在毕业的那一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与港湾。
周军作为老四,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握着酒杯,却久久未曾饮下。他的心中满是纠结与挣扎,望着窗外繁华喧嚣的街道,思绪仿若脱缰的野马,肆意飘向了远方。留在省城闯荡拼搏,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那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广阔舞台,但同时也伴随着激烈残酷的竞争和如山般的巨大压力;回到老家巩义安稳度日,则可以尽情享受家人的陪伴和熟悉亲切的环境,过着平淡而宁静的日子,但又生怕会错过外面精彩绝伦的世界。他的眼神在酒杯和窗外的街道之间来回游移,内心的挣扎清晰地溢于言表。
此时,正值下班高峰,公路上车水马龙,汽车的喇叭声和引擎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首繁华都市的交响曲。一辆辆汽车排着长队,如蜗牛般缓慢地向前移动,仿若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车窗里,人们的脸上或是写满疲惫,或是透着焦急,或是洋溢着兴奋,各自演绎着生活的百态。慢车道上,自行车如潮水般涌动,骑行的人们或神色匆匆,赶着回家与家人团聚;或悠然自得,尽情享受着骑行的乐趣,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就在周军的目光随意扫向窗外时,突然,他的眼睛仿若被施了定身咒一般,死死地定格在了马路边上一辆锁在小树上的自行车上。那一刻,时间仿若凝固静止了,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种莫名而强烈的熟悉感涌上心头。那辆车怎么看都像是自己曾经丢失的那辆!记忆的闸门瞬间被轰然打开,他清晰地记得,自己的车在三角大梁上缠着一圈圈蓝色的胶带,那是为了防止大梁被刮花而特意缠上的。虽然历经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有些地方已经破皮磨损,但那独特的标记依然清晰可辨,仿若一个深深烙印在他灵魂深处的符号。
“那不是我的车吗?”周军忍不住惊叫出声,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既有着意外重逢的惊喜,又有着不敢置信的疑惑。其他三人听到他的喊声,不约而同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刹那间,他们的眼睛也亮了起来,确实,那辆车的轮廓和细节都与他们记忆中的那辆自行车极为相似。那独特的车架形状、车把的弯曲度、车座的磨损痕迹,无一不让他们感到熟悉亲切。毕竟他们都曾无数次骑过那辆车,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过它的身影,对它的模样早已刻在心底,仿若熟悉自己的手掌纹路一般。
四人瞬间没了吃饭的心思,匆忙放下手中的碗筷,椅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们几乎是同时起身,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店外,来到那辆自行车前,将车团团围住。他们蹲下身子,像考古学家甄别文物一般,仔细地辨认着车上的每一个细节,手指轻轻触摸着那些熟悉的部位,眼中满是激动与欣喜。没错,就是周军的车!只是车锁依旧紧紧地锁住车轮,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若在嘲笑他们的无奈。他们自然不能贸然将锁撬开,那样不仅可能会对车子造成损坏,还可能会触犯法律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