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周军已经在金星啤酒集团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这一个月,对他而言,充满了新奇与挑战,也沉淀下了无数难以忘怀的经历,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他的生命中徐徐展开。
初入金星啤酒集团一分厂,周军便与赵小刚一同被分配到了同一个科室。新的工作环境陌生而又充满吸引力,两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迅速投身到了对部门业务的学习与探索之中。每天,他们如同不知疲倦的行者,穿梭于科室、生产车间和宿舍这三点一线之间,忙碌却又充实。
一分厂,那是一片承载着故事与梦想的土地。周军刚踏入这里,便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世界,诸多有趣的人和事纷至沓来,让他应接不暇。
厂长张宏伟,身材挺拔,足有一米八的个头,正值三十岁出头的年纪,微微隆起的将军肚不仅没有给他增添丝毫的臃肿之感,反而衬出一种成熟稳重的气质,英俊潇洒的面容上总是带着几分不怒自威的神色。传闻,这位张厂长还是附近城中村的“房哥”,家中坐拥一栋六层的楼房,在众人眼中,他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款哥”。平日里,张厂长言语不多,但每一句话都如同一颗精准的子弹,直击要害。每天清晨八点,雷打不动地准时召开晨会,各个科室的人员齐聚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等待着他的工作部署。张厂长落实工作的态度坚决而果断,三言两语便能将当天复杂繁琐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每个人都清楚地知晓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仿佛为整个工厂的运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得各个环节都能有条不紊地推进。
副厂长耿明仁,戴着一副黑边眼镜,外表看上去就像一个典型的油腻大叔,给人一种世故圆滑的印象,大家私下里都称他为“老滑头”。在工厂的管理层中,耿厂长常常扮演着一个周旋于一把手张宏伟和下边各科室之间的角色,他深谙职场中的人情世故,总能巧妙地协调各方关系,维持着工厂内部微妙的平衡。
而生产技术科长李富贵,则是一位国字脸、相貌堂堂且颇具学问的人,他同时也是周军的直接领导。在生产技术科这个小小的团队里,李富贵毫无领导的架子,对待周军和赵小刚关怀备至,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晚辈一般。从周军和赵小刚踏入科室的第一天起,李富贵就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徒弟,手把手地教导他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常常亲自带着这两个年轻人下到车间,穿梭在嘈杂的流水线之间,仔细查看每一台设备的运行情况,耐心地讲解设备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故障的排除技巧。
其实,李富贵在对待周军和赵小刚时,难免会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周军是个勤奋刻苦的人,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科室,最后一个离开,他的这份勤劳和踏实被李富贵看在眼里,自然也就对他多了几分偏爱和关注,在工作指导和机会分配上,不自觉地就会向周军倾斜一些。李富贵深知知识储备对于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他不辞辛劳地为周军找来许多与工作相关的专业书籍,还有那复杂的流水线图纸,鼓励他不断学习和钻研。而周军也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每当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都会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向李科长请教,在李富贵的悉心指导下,周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在金星啤酒厂工作的日子,除了忙碌的本职工作,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为这段时光增添了不少色彩。在那个相对传统的年代,黑板报作为企业宣传的主要阵地,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每两期就要更新一次,各个分厂之间还会进行激烈的评比,这无疑成为了各个分厂展示自身风貌和文化特色的重要舞台。
恰好,周军有着一手漂亮的好字,虽然与在人事处的同学李建设相比,或许还稍逊一筹,但应付这办黑板报的任务还是绰绰有余的。每次,李科长都会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周军和赵小刚这对默契的搭档。接到任务后,两人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周军充分发挥自己的书法特长,精心设计每一个板块的文字内容,一笔一划都写得工整而有力,力求将文字的美感与信息的传达完美结合。而赵小刚则凭借着自己的绘画天赋,在黑板上绘制出一幅幅生动形象、贴合主题的配图,为整个黑板报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他们的合作堪称天衣无缝,每一期的黑板报都能在集团的评比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成为了一分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让周军和赵小刚在工厂里渐渐崭露头角。
在啤酒厂工作,啤酒自然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副厂长耿明仁更是以海量着称,他还是一位资深的品酒师。每天上班后,耿厂长都会让人提着一个硕大的铝壶,径直走到灌装线上,接上满满一壶还未经过包装处理的生啤酒,然后提到自己的办公室。在他眼中,这生啤酒就如同清水一般,成为了他日常解渴的饮品。令人惊奇的是,耿厂长只需轻轻抿上一口,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当天的啤酒有没有发酵好,其品酒的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他这一铝壶的生啤酒,足够他喝上一上午,看着他如此豪爽地畅饮生啤,许多人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同时也不禁为他的身体担忧,毕竟这样毫无节制地喝啤酒,难道就不怕尿酸升高引发身体不适吗?然而,耿厂长似乎对此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地享受着他的啤酒时光。
七八月的天气,骄阳似火,酷热难耐,整个工厂仿佛被笼罩在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在这样炎热的日子里,周军和赵小刚找到了属于他们的独特消暑方式。中午时分,他们最爱吃的便是那香气四溢的卤面。每次,两人分工明确,一人负责前往餐厅打回热气腾腾的卤面,另一人则跑到生产线上,小心翼翼地拎上两瓶还未压盖的生啤酒,然后回到凉爽的办公室。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每人面前摆放着一份美味的卤面和一瓶冰爽的生啤酒,那种惬意的感觉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炎热与疲惫。他们一边大快朵颐地吃着卤面,一边畅快淋漓地喝着生啤,欢声笑语在办公室里回荡,仿佛时间都为他们的这份闲适而放慢了脚步,那段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成为了他们在金星啤酒厂岁月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说到每月一次的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周军和赵小刚虽然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日常的积累,并不惧怕这些考试,但心中总归还是有些小小的不满和无奈。毕竟,刚刚走出学校的他们,本以为工作后能够摆脱频繁考试的压力,没想到上班后竟然比在学校考得还要频繁。每次考试时,人事处的李建设都会背着手,在会议室里慢悠悠地转来转去,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优越感,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赵小刚十分看不惯。赵小刚时常调侃周军说:“你那同学得意的很呀,让他来车间试试,看他还能不能这么神气!”尽管有这些小小的插曲,但周军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他依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着,将每一次的挑战都视为提升自己的机会,在金星啤酒厂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期待着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与荣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军在金星啤酒厂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他也越来越融入这个充满活力与故事的集体。在工作中,他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仅熟练掌握了生产技术科的各项业务,还通过与同事们的交流与合作,学会了如何在职场中与人相处,如何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问题。
在与赵小刚的合作中,两人的默契也越来越深。他们不仅在黑板报的制作上配合得天衣无缝,在日常的工作中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他们总是能够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凭借着各自的优势和智慧,一次次地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这种真挚的友谊和默契的合作,成为了他们在金星啤酒厂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支撑,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慰藉。
而在与领导们的相处中,周军也逐渐摸清了每个人的脾气秉性和工作风格。对于厂长张宏伟,他更多的是敬畏和钦佩,从张厂长身上,他学到了作为领导者的果断和睿智,明白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对于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对于副厂长耿明仁,虽然他的世故圆滑有时让周军有些不太适应,但他也深知耿厂长在协调工厂内部关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且从耿厂长品酒的专业技艺中,看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这也让周军明白,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用心钻研,都能够做到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