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镇筸兵桀骜,若无足粮足饷,军纪空无保障”
“那就发足粮饷,调一卫镇筸兵入贵州”
“广西有瓦氏狼兵、云南沐公爷处亦可发兵”
校哥儿想到一个问题,军纪。狼兵、镇筸兵,确实如狼似虎,但军纪也一直是问题。西南的核心,不是军事,而是民政,人心胜过一切。
徐光启刚要开口,校哥儿暗暗阻止。自上任以来,皇帝给他的指示就是,光做事,不说话,悄悄发育,不参与争论。打了个手势,涂文辅前去与老徐耳语。
“广西、云南整顿军备,注意防范。两地锦衣卫暗查土司是否串联川贵。随后,云桂各调一支精兵,一卫五千六百人,足矣,要求军纪严明,如臂指使,于川贵边境候命”
“四川有秦良玉、白再香、孙传庭,奢崇明没那么容易吃下来。”
涂文辅递上纸条,徐光启赫然写着:“川贵两司历来不合,边疆大臣各自为政。”
要了亲娘命了!
“陛下,西南群臣不合,扯皮个没完,若无统一调度,怕是相争误事”
嘿嘿,史继偕这个钢铁直男,说得还要不堪。
“可有举荐”
“帝师孙承宗,朝鲜新立大功,军略超群”
“孙承宗乃不二之选”
呵呵,你们真会抓机会,老孙一走,这蓟州土改怎办?
“可有他人”
“张鹤鸣成为贵州巡抚,平定苗乱有功”
“王在晋长于论兵,可以胜任”
“河南巡抚张我续,有韬略,能平乱”
可惜,校哥儿放心的只有袁可立,但天下就一个袁可立。
“梅之焕梅老师今在何处?”
“在榆林整军”
看了看地图,校哥儿心中有数了,榆林出发,比京师还要近。
“八百里加急,九边军改全交由孙承宗,委任梅之焕任西南总督,赐尚方宝剑,川贵布政使及之下,可以一言任免。总兵官之下,可以先斩后奏。”
“徐可求之后,川贵军政而今谁人为主”
“布政使右使朱燮元,方升布政司左使,正坐镇成都;贵州原巡抚李耘,尚未回京述职,新巡抚蔡复一仍在路上。”
“川军由南京五军右府骠骑将军黄守魁为援辽备总兵,贵州以都指挥使张彦方为首”
“李耘原地待命,待蔡复一交接。改命秦良玉为川军总兵管,统帅四川一应营兵、卫所兵、土司兵,任免无需报备,赐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
“贵州......调张明世入蓟镇为副总兵,接替戚金练兵。戚金率一万新军赴任贵州总兵管,权限如秦良玉,赐尚方宝剑”
“川贵之难,难于路途,首要确保驿站通道,后勤无阻,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叶阁老所言极是”
“陛下,川贵贫瘠,粮饷不足,若急切不下,耗糜不可估量,当有长久估算”
校哥儿不解了
“贵州贫瘠,朕知。四川乃天府之国,何来贫瘠”
毕懋良欲言又止
“陛下,成都沃野千里,尽是良田,可惜,七成都在蜀王府手里,余者还需备用军屯,民生疾苦,并非夸大啊”
又是史继偕!朕就喜欢你这种人。
“朕,知道了”
脸色一青,校哥儿又看了看涂文辅,知道了,东厂又有活了。
“湖广、广西、云南各借调五十万库银,十万石粮草”
“若以十万军计,年耗至少三百万.......”
毕懋良头冒冷汗,却不得不言。
“陛下,不如就粮于敌”
有人献策
“不可!土民不是敌,同是大明之民啊。一句就粮于敌,军队劫掠就止不住了,朕,开内努,先支两百万两去吧”
校哥儿一声叹息,又没钱了,两百万可能只是首付款呢,三年复辽还有望吗?
“当有钦差监军,正好押运军饷”
“军饷,由无垢军与内厂押运,与戚金同去。至于监军?”
“臣举荐太常室少卿王三善,王三善公正廉明,胆略过人”
叶阁老的举荐,不能不给面子。这王三善曾在楚宗案里公正直言,确有清名。
西南太远,这里校哥儿还在调兵遣将,那边孙传庭已经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