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国政府面临崩溃,专家们几近绝望时,谁都没想到,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技术突破,居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
从多年前‘塑晶’问世以来,关于廉价脑机接口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过。很多人都觉得给这个项目的投资都是打水漂,然而基础科学依然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人惊喜。
这是弱电场理论首次应用于生物科学,两项技术的接洽居然就那样一拍即合,于是它自然而然就诞生了,正如几十年前横空出世的传统脑机接口。
通用化脑机接口,也被称为‘头戴式偏振磁圈’,采用非接触的弱电干扰方式,模拟脑皮层微电流刺激,能达到与传统‘塑晶’脑机接口相差不多的地步。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该设备仅在于技术成本,而不会被制造材料所限制。
换句话说,它与塑晶相比,完全是白菜价。
如果世界没有发生饥荒,或许这将会是一场盛大狂欢。但它的用途,却转变成现在大部分人的救命绳。
该接口如果配上传统休眠舱,就能和此前的富豪一样,整天躺在里面保证最少的能量需求,根据身体情况适当注射一点营养液即可。
如果脑干辅助调节程序正常运转,按照休眠舱的最低身体能量维持水平,一个成年男性每天仅需要摄取35~40千卡,只相当于400克土豆。这当然意味着人的口粮需求立刻急剧降低,一旦这套设备受到推广,就能以节流的方式大大减少粮食生产压力。
在阿尔伯特的研究团队支持下,时任媒塔集团执行董事的魏小冰随即制定了详细的普及计划,将其变作一项慈善事业而非生意。短短两年左右,一系列技术优化使得该设备的市场价格压缩到八千美元一套,休眠舱虽然稍贵一点,但大多数人依然能够接受。
该方案迅速获得社会各界支持,不少基金会参与其中,甚至某些地区可以免费向贫困人口发放。与之相应的还有休眠儿童成长健康计划、特殊人群营养补偿计划等等。
没有人能料到,这一切改变像是戏剧化的。原本一扇通往虚拟世界的大门,却成为全人类暂时的避难所。
自此之后,大部分民众都长期躺进了那个小盒子,即便是一些不太愿意承认虚拟世界的人,也不得不为了避免忍饥挨饿而加入其中。很多人戴上线圈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味觉模拟享受几十年都未曾有过的虚拟饕餮盛宴。
再往后的二十多年,各种资产也越来越多流入元宇宙,社会生活逐渐被数字代替,新的未来已经开始远离现实世界。甚至很多人在习惯了这份虚假之后,除了定期清洁身体和健康检查,就几乎再没有从休眠舱里走出来过。
哪怕不如‘塑晶’那样,能将人的意识完全带入另一个世界,但它的以假乱真完全可以让大家沉溺其中。被消除的是饥饿感,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纷繁世界,不过很多社会学家也在警惕,它同时带来的还有我们对现实的冷漠。
如今的世界和几十年前完全颠倒,从前这片穷人绝不可能涉足的世界,成为大多数人唯一的选择。而现在反而只有富人们可以随意回到现实世界,承担自己那份口粮的价钱。
再后来,关于那个来自天外的真菌,似乎讨论已经慢慢止步,它的变异速度大大超过人们的研究速度。好在无菌农场经过几十年的不断革新,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休眠舱营养液制作,哪怕粮食危机仍然紧随人类,但吊诡的是,它即将被人们再次淡忘…
倒是近年来,一些事情偶尔会引起大家对于现实的关注,其一是某些社会学家组织‘回归运动’,他们觉得元宇宙的人脱离现实时长太久,我们的文明不应该这样与世界割裂,所以他们试图号召一些经济实力不错的家庭,时不时以‘正常人类’的方式在现实世界生活。
而该运动很快被人骂得狗血淋头,甚至有人说这项看似贴近现实的活动带来的只有抽象意义。无论元宇宙是数字的现实化还是现实的数字化,这样做只会激起矛盾和伤疤。
另一件事就是震惊全球的‘军管农场’丑闻,而它带来的只有人们对道德底线的拷问,并没有谁愿意为此做点什么,受伤的只有那些被当作实验品的军人。
淡忘着,淡忘着,警钟敲响永远那么猝然。
无菌农场好景不长,2134年三月某日,β-269号农场出现大规模有毒农作物。调查结果相当悲观,某种新的真菌变异株忽然能够渗透极其严密的消杀工序。好消息是,其他农场暂未发现类似情况,它这次总算给了人类一点喘息时间,但具体会有多久?不得而知。
一时安乐再次被打破,人类看似找到了新的出路,希望却总在破灭。
……
安如第一次亲眼看见‘意识化作物’时是在十二岁,父亲曾告诉她,这项研究关系着全人类的未来。
时值六月,南太平洋的飓风早已消散,但数十米高的巨浪仍不时从数千公里外呼啸而至。它们或许来自赤道的强乱流,或许是愈发活动频繁的海底火山。
但在观察窗前,小姑娘丝毫无心去听大人们说些什么,她只想赶紧回到休眠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