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三十岁的张淼淼做了十几年小娘了,她记得王嘉胤第一次带丫丫见她时才三岁,那是个瘦骨嶙峋的可怜小丫头,她畏缩的按照王嘉胤吩咐喊娘,怯生生的躲在王嘉胤背后。
即使在王嘉胤最风光的那两年,丫丫也丝毫没有大小姐该有的刁钻跋扈,而是永远乖巧的如同影子。
后来,王嘉胤死于乱军之中,张淼淼带着儿子铁蛋和丫丫躲在妇孺之中任人宰割,可总归命不该绝。
一路南下,翻山越岭历经艰辛万苦,这丫头懂事到让张淼淼心疼,她把所有干粮都留给弟弟铁蛋,自己饿的吃观音土充饥,数次饿晕在路边。
可现在,看着眼前这个芳华正茂英姿飒爽的女孩,看着她腰间牛皮带上扎着的手枪,看着她笔直的背影,这还是那个怯生生的小丫头,还是那个被观音土差点憋死的可怜小丫头。
大学城光学科研室,已经孕肚明显的吕玉芳一遍遍看着手中的一个奇怪的灯罩。
当然,如果来自后世的人一眼便会说出他的名字:菲涅尔透镜。
不过现在,他被校长命名为:吕玉芳透镜。
事情的起因是吕玉芳终于接到朱慈灿的信,朱慈灿除了在信中简单写了几句含蓄思念外,便是问吕玉芳能不能帮他设计一款探照灯和更方便的千里镜。
吕玉芳大学钻研的是光学,当然,钻研光学的主要课题是解决玻璃内杂质。
所以,大一整个学年,吕玉芳一心钻研如何改良玻璃提炼工艺,只有拥有了最透彻干净的玻璃才有可能研究光学这个新课题。
关于千里镜,大明早就有了,而且原理很简单,就一对凹凸镜简单对焦。
所以,问题的核心还是须改良玻璃透彻度,当然,朱慈灿说到军中拿单筒千里镜不方便,他说最好是双筒镜便于挂在脖子上,要能调焦距,这样匍匐于地也能观测。
这样的小要求对于专门研究光学的吕玉芳小菜一碟,她两三天便按照要求做出来一款很小巧的双筒望远镜,朱校长见了又指点了一番,并且命名为玉芳式望远镜。
至于晚上能看清敌人偷袭的探照灯,吕玉芳开始也以为很简单,因为初中物理就学过凹镜能聚光,只要在灯后放一块凹镜就能达到聚光探照的效果。
但做出来后吕玉芳发现,凹镜是能聚光,但光达到一定距离后又开始交叉发散。
这便需要一面透镜纠正光的角度让它始终保持直线照射,可透镜很厚,加上光源不够玻璃透彻度更不够,所以当灯光穿过厚重的透镜后虽然是直线照射,但灯光变得很昏暗。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吕玉芳苦思冥想了很多天,突然,她想到能不能挖掉透镜厚重的部分。
挖掉以后,她看着凸起的镜片突然又想,能不能把它放在一个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