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二代人不同 都在红尘中(2 / 2)

附中接到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任务,附中内只有树村帮的初中学生符合条件,其他初中学生学习再好也没有资格。

因此5班有6名树村帮的初中学生被附中推荐去上大学,有3名被京城大学西语系入取,一个学西班牙语、一个学阿拉伯语、一个学英语。邹洪涛进入京大中文系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说实话他们的学习成绩在5班属于中下水平,如果以学习成绩作标准推荐上大学,这4人一个也不能被入选。

后来听同学说,学阿拉伯语的那位大学生学了半学期就学不下去自己申请退学了,另外2人完成学业后由国家分配到外贸部门工作。邹洪涛毕业就不知去向。

这事让吾感受到,命运是一种个人能力之外的巨大作用力。命运来临之时,只有命运选择人,人不可能对抗命运。

古话已有表述,“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吾继续练功,不断地增长着自己的功力。同四师兄的推手,胜多负少;吾同三师兄的推手,互有胜负;同二师兄的推手,胜少负多。

上大学的学生走了以后,初中的班级进行大调整,各班学生们整体拆散重新编班。

新班里,原有5班的学生只有5位,好在吾和刘鸿生仍然在一个班,2人的友谊更加巩固。

新班的同学之间又要重新交往,重新认识。学习还是很紧张,吾在学习上仍然不吃力,吾还是积极地帮助同学。

1969年,立秋来到,树叶泛黄,大地铺满秋色。

初二的同学上了一段时间文化课后,学校开始组织军训活动,向解放军学习。

学生们满怀崇敬到达京城西郊一个解放军兵营,女同学住进一座营房,男同学住进另一座营房。

他们按照军营的规定,早6:30起床,然后分组进行队列训练,晚9点熄灯睡觉。这种集中在一起过集体生活的环境,学生是第一次遇到。

同学们兴奋异常,有时直到晚上10点,男女生宿舍叽叽喳喳的说话声都不会停止,直到值班军人敲玻璃,大伙才鸦雀无声,不敢说话。

4天就这样毫无意外地过去,军训圆满完成。

学生们准备乘车回学校,由于拉他们的车是地方的车不能进军营,上车地点只能选在军营之外。接学生的车没有来时,学生们三五成群、三三两两地在军营外闲逛。

这时他们身旁出现一帮大院子弟,他们是军营旁边部队大院内的军人子弟,前来看热闹。

刘鸿生同学,1.7米的个子,是个高度近视眼。他觉得戴眼镜像个知识分子,可是他是工人的孩子不是知识分子,他就不爱带眼镜了。

不带眼镜的刘鸿生,总是眯着眼看东西,斜眼瞄人。那个时期眯眼斜视某人就是藐视他很不礼貌,一般想打架的人这样看对方几次就会打起来。

刘鸿生用近视眼斜视这帮大院子弟后引起了误会,以为他在挑衅,这群人围了上来要打刘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