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流民入蜀(2 / 2)

大晋烟火 青阳城主 1471 字 12天前

毕垣前脚刚走,又有一名管家模样的人前来叫门。

秦朗上前一问,来者却是司空府的管家张诚,说是司空张华邀请周信前去府上相会。

周信心想自己都不认识张华他怎么会来找自己,但碍于面子只得勉强答应下来。

待来人走后,他便与秦朗、葛洪等人商议,打算拖多几日再去司空府一探究竟。

转眼过了三日,毕垣换了身商人行头再次登门来访。

周信将毕垣迎到屋里,待他坐定后问道:“毕大人,你此番所办之事如何?”

毕垣摇了摇头,满面凄苦地长叹一声。

他良久后才道:“可叹满朝文武一心结党相争,全然不顾国之将危。”

“到底怎么说了?”周信赶忙追问。

毕垣叹道:“我拿了河间王爷的亲笔书信,拜访了尚书令府、司空府、司徒府,见了六曹与诸位王爷,本料想朝廷会从谏如流拒绝氐人流民入蜀。孰料今日朝堂之上各位大臣们最为关心的事情,竟然是成都王司马颖的何去何从。”

“成都王司马颖?他又怎么了?”周信心中闪现那个拔剑一怒的俊美男子,对于毕垣突然提及他好奇不已。

“这件事情的起因,说起来周公子你比谁都清楚。”

毕垣望了周信一眼,顿了顿又道:“成都王司马颖与太子殿下虽为叔侄,但两人年岁相当感情甚好。因他平日里极力维护太子,身边聚拢了许多同样拥护太子之人,是以被人称为太子党首,与贾谧为首的后党之人针锋相对。

不过司马颖与贾谧两人虽然不睦,往日倒也只是在朝堂上口舌之争,并未有过刀剑相向之事发生。此番他因贾谧对太子无礼便在东宫中拔剑相向,那贾谧是贾皇后宠爱的侄儿,又怎能善罢干休,势必到贾后面前挑拨一番。

贾后膝下无子,对杨骏当年所立的太子司马遹十分忌讳,对成都王为首的太子党自然全无好感。她平日里忌惮宗室势力,因此除了把太子生母谢淑妃打入冷宫外,倒也没有过多刁难太子。

此番东宫拔剑之事后,想必贾后在贾谧挑拨下动了真怒,便授意后党大臣上书朝廷让司马颖回封国就藩。

司马颖作为太子党之首,太子党的人自然是不肯的,便指出是贾谧无礼在先成都王才拔剑的,而且贾谧自己也拔剑了,要罚也不能只罚成都王一个人。

太子党与后党两伙人,便在这朝堂之中为此事足足争了一个时辰,把巍巍朝堂变成了市井鄙夫争吵之所。唉……”

“那后来呢,成都王回封国去了吗?”周信追问。

“没有。因为太子党人据理力争,司空张华为了两边都不得罪,便在尚书令王衍提议下,命成都王司马颖以平北将军身份出镇邺城,并且罚了贾谧三个月俸禄。

因那邺城不似成都路遥千里,又是司、冀、兖、并、青、徐六州交通要地,因此太子党人勉强同意了这一提议。

此事罢了,朝廷才开始商议陇右流民入蜀之事。那李宓本为太子党人,他受了贿赂便上表说流民有胡有汉多达十万余人,不是汉中一郡所能救济,眼下若让流民原路返还势必激起民变。而益州地广粮足,织锦种桑又缺少人手,不如让流民前往益州,一来可以解决就食消弥祸乱,二来可以增加益州人口及赋税,为朝廷贡献更多蜀锦和钱财。”

秦朗问道:“朝廷难道都没人出言阻止吗?”

“后党倒有人出言阻止,不过一来皇上相信了流民入蜀增加赋税之说,二来因为益州刺史赵廞的一封信,他们便不再反对了。”

秦朗皱了下眉头,问道:“那益州赵廞是贾后的亲戚,他写的什么书信能让后党的人不再反对?”

毕垣长叹道:“赵廞在书信中说了,他同意流民入蜀。赵廞作为益州刺史兼后党之人,他既然同意流民入蜀,那后党之人自然不便反对。因此,流民入蜀之事便这样定了下来。”

“当真是鬼迷心窍!”秦朗愤愤地说道,“那赵廞本无才干,不过是凭着贾后姻亲身份才当上益州刺史。他眼下放流民入益州,使李慕之子如龙入海,那益州这下子必定大乱了!”

周信等人听罢唏嘘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一番感叹之后,他将亲自去龙门阁购得一坛龙门醉递给毕垣,请他回长安后带给李含。

葛洪此时才知道,原来周信要给李含带的是好酒。

毕垣代李含谢过,出了周府后上车,一路向长安城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