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龙生九子(2 / 2)

“在这方面,还有一些龙兽,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无意间帮助人们。”伏羲继续说道。

“龙兽本身不坏,能够为人类的生活增砖添瓦,发挥一定的作用,是两全其美的事。”女娲说道。

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让声音传播的十分遥远。

它的母亲是只癞蛤蟆,它是九兄弟当中身形和胆量最小的,蒲牢生活在海里,却极其害怕鲸鱼,看到鲸鱼就被吓得大喊大叫。

人们利用这个特点,将它放置在钟上,又把敲钟的棍子做成鲸鱼的样子,这样敲钟的时候,钟的声音就会特别大。

声音成为了人类世界的重要信息,伏羲让人设立了很多钟楼,有紧急战事时就通过声音传递信号,效果很好。

不仅如此,无战事的和平时期,人们也喜欢用鲸鱼木锤,撞击蒲牢蹲坐的大钟,以此祈福保平安。

“原来被魔族控制心智的龙兽,不再充当魔族的魔兽,已经改过自新,投靠了人类世界。”伏羲说道。

五子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

它的母亲是一只狮子,它性情温顺、比较佛系,喜欢静坐闻香火,于是人们将它安置在香炉上。

狻猊在带领魔族进攻人类时,被伏羲率领的人族军团成功打败,最终弃暗投明,开始守护人类。

由于狻猊的喜闻香火的爱好,他总是出现在庙宇和祭祀的场所,因此人间也变得香火不断了。

“还有一些水里的龙兽,也曾经误入歧途被魔族利用,但是最终弃暗投明,回归了正常生活。”伏羲说道。

六子霸下,又名赑屃,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被魔族魔犼利用,曾经截击背负洛水龟书的玄武。

赑屃又名霸下,其母亲是一只乌龟,传说在上古时期,赑屃总喜欢背着三山五岳到处兴风作浪,大禹治水时将其收服。

他便跟着大禹一起治水,等到功成名就,大禹为了表彰它,做了一块石碑让它背着。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它,一只龙头龟身托着石碑的形象,石碑上一般记录着重要的功绩表彰。

在伏羲的引导下,霸下逐渐摆脱了魔族的控制,为自己曾经的胡作非为感到非常懊悔,自愿背负石碑将功补过。

“曾经有一个被魔族利用的魔兽,是兽中之王的化身,相貌威武雄壮,帮助人类扞卫人间秩序。”伏羲说道。

七子狴犴,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狴犴被魔犼利用,曾经带领魔族进攻人类。

后来被伏羲带领的人类军团成功打败,狴犴也选择弃暗投明,加入了人族的联军,成为盟军的一员。

它的母亲是一只老虎,它身怀武力且正直勇敢,人们因为它公正无私,便将其刻在狱门或放置在衙门两侧。

狴犴沿袭了老虎的威严特征,成为了守护重要场所的神兽,在人类世界继续发挥作用,热衷惩恶扬善。

“龙兽之中也有一些比较文雅的,能够帮助人类传播重要信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伏羲说道。

八子负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让铭记功德的石碑更加威严庄重。

负屃是九子中最像龙的,其母亲是一只蛟龙,它特别喜欢文字,所以常年缠绕在石碑的顶部,它与赑屃常常一起出现。

赑屃驮着石碑,负屃则陪伴左右,将石碑上的内容念给赑屃听,他们成了歌功颂德的搭档,向人们传播需要铭记知晓的重要信息。

“还有一些龙兽,能够帮助人类消除灾祸,守护人们平安祥和的生活。”伏羲说道。

九子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它的母亲是一条鱼,它口润嗓粗喜欢大口地吃东西,人们将它安置在殿脊两端,希望它能灭火消灾。

“龙族的成员已经非常丰富了,不能再这样无序繁衍了,不然的话,龙族将会误入歧途跌下神坛。”伏羲说道。

在伏羲的努力下,龙族得到了极大的矫正,误入歧途的龙族子嗣,被伏羲及时挽救,龙族逐渐变得强盛起来。

“从今天开始,我也给龙族的龙兽立下规矩,不准随意与地球生物繁衍后代,必须保持龙族血统的纯正。”伏羲说道。

从此,龙族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改观,龙族的龙兽们也越来越像龙了,诞生出了赤龙、黄龙、青龙、苍龙、白龙、黑龙等不同的族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