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狐惩淫、山市、江城(2 / 2)

没过多久,樊老头气愤之下生病了,和老太太相继去世。江城对他们心怀怨恨,也不去吊唁,只是每天在隔壁大声叫骂,故意让高蕃的父母听到。高仲鸿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高蕃独自居住后,感觉就像脱离了水火,却又觉得十分凄凉寂寞。他暗中给媒婆李氏一些钱,把妓女接到书房中,两人都是在夜里往来。时间长了,江城渐渐听说了这件事,就到书房里辱骂高蕃。高蕃极力辩白自己的清白,对天发誓,江城才回家。

从那以后,江城每天都寻找高蕃的过错。有一天,李氏从书房出来,正好和江城相遇,江城急忙叫住她。李氏神色慌张,江城更加怀疑,对李氏说:“老实告诉我你都做了什么,或许可以原谅你;要是还隐瞒,我就把你头发都拔光!”李氏吓得浑身发抖,说道:“半个月来,只有勾栏的李云娘来过两次。刚才公子说,在玉笥山看到陶家的媳妇,喜欢她的小脚,嘱咐我把她找来。她虽然不贞洁,但也不一定就会做那种事,成不成还不一定呢。”

江城觉得她说的是实话,暂且宽恕了她。李氏想要离开,江城又强行把她留住。天色渐晚,江城呵斥她:“你先去把书房的蜡烛灭掉,就说陶家媳妇来了。”李氏照做了。江城随即走进书房。

高蕃以为是妓女来了,高兴极了,挽着她的胳膊,拉她坐下,诉说着自己的思念。江城默默不语。高蕃在黑暗中摸索着她的脚,说:“在山上看到你的美貌,我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你的这双脚。”江城还是不说话。高蕃说:“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怎么面对面都不认识了呢?”他亲自拿火一照,竟然是江城,顿时吓得脸色大变,蜡烛掉在地上,他浑身颤抖着跪下,害怕得就像兵器架在脖子上。

江城揪住他的耳朵,把他拉回房间,用针刺他的双腿,几乎刺遍了,然后让他睡在床下,醒来就骂他。高蕃从此对江城害怕得像虎狼一样,即使江城偶尔对他和颜悦色,在枕席之间,他也吓得无法行事。江城打他的脸,把他赶走,更加厌恶他,不把他当人看。高蕃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像关在监狱里的人,对江城这个“狱吏”充满了敬畏。

江城有两个姐姐,都嫁给了书生。大姐性格平和善良,不善言辞,常常和江城关系不好。二姐嫁给了葛氏,为人狡猾,善于辩论,喜欢顾影自怜,卖弄风姿。二姐容貌不如江城,但凶悍善妒的程度和江城不相上下。姐妹俩相逢,没有别的话,只是各自炫耀自己对丈夫的威严,所以她们俩关系最好。

高蕃去拜访亲戚朋友,江城就会生气;只有去葛家,江城知道了也不禁止。有一天,高蕃在葛家喝酒。喝醉后,葛氏嘲笑他说:“你为什么这么害怕你的妻子?”高蕃笑着说:“天下的事情有很多让人不理解的。我害怕,是因为妻子太美了,可有的人妻子不如我妻子美,却比我还害怕妻子,这不是更让人疑惑吗?”葛氏听了,非常惭愧,说不出话来。

一个婢女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告诉了二姐。二姐听后大怒,拿着棍子就冲了出来。高蕃看到她气势汹汹的样子,趿拉着鞋子就想逃跑。二姐的棍子已经打了过来,正中高蕃的腰部,打了三棍,高蕃就摔倒了三次,最后站不起来了。不小心打到了高蕃的头,顿时血流如注。二姐走后,高蕃一瘸一拐地回到家。

江城惊讶地问他怎么回事,起初高蕃因为冒犯了姨妈的缘故,不敢马上告诉她,江城再三追问,他才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出来。江城用布包扎好高蕃的头,生气地说:“自己家的男人,何必让别人来打他!”她换上短袖衣裳,怀揣着木杵,带着婢女径直去了葛家。

到了葛家,二姐满脸笑容地出来迎接。江城不说话,拿起木杵就打她,二姐被打倒在地,裤子被撕破,痛苦不堪,牙齿被打掉,嘴唇也破了,大小便失禁。江城回到家,二姐又羞又愤,让丈夫去高蕃家告状。

高蕃赶忙出来,极力好言安慰。葛氏私下对高蕃说:“我来这里,也是不得已。你妻子太凶狠,幸好借她的手惩罚了我妻子,我们俩之间没有什么怨恨。”江城听到了这些话,立刻出来,指着葛氏骂道:“卑鄙的家伙!妻子亏待了你,你反而偷偷地和外人交好!这样的男人,不该打死吗?”她急忙呼喊着找棍子。葛氏非常尴尬,夺门而逃。从那以后,高蕃再也不敢随意去任何地方了。

高蕃的同窗王子雅来看望他,高蕃婉转地留他吃饭。吃饭的时候,他们用闺房之事相互开玩笑,言语颇为轻佻猥亵。江城正好偷偷地观察客人,把他们的话都听到了,暗中把巴豆放进汤里,然后端给王子雅。

没过多久,王子雅上吐下泻,痛苦不堪,气息奄奄。江城让婢女去问他:“还敢不敢再无礼了?”王子雅这才明白自己生病的原因,呻吟着哀求。这时,绿豆汤已经准备好了,他喝了之后,症状才有所缓解。从此,朋友们相互告诫,不敢再在高蕃家喝酒。

王子雅有一家酒馆,酒馆里种了很多红梅,他设宴邀请朋友们。高蕃以参加文社为由,向江城禀告后前往。傍晚时分,大家都喝得很尽兴,王子雅说:“正好有一位南昌的名妓,流落到这里,可以把她叫来一起喝酒。”大家都很高兴。只有高蕃离开座位,起身告辞。

朋友们拉住他说:“你妻子的耳目虽然多,但也不至于听到看到这里。”于是大家发誓保守秘密,高蕃才又坐下。不一会儿,妓女果然来了,她十七八岁,身上的玉佩丁当作响,头发整齐地梳着。问她的姓,她说:“姓谢,小字芳兰。”她说话吐气,尽显风雅,在座的人都为之疯狂。

而芳兰尤其对高蕃有意,多次用眼神向他暗示。这被大家察觉了,所以拉着他们俩并肩而坐。芳兰暗中握住高蕃的手,用手指在他手掌上写了个“宿”字。高蕃此时,想走又舍不得,想留又不敢,心里像一团乱麻,难以言表。

他和芳兰低头耳语,醉态更加狂放,把家里那个“胭脂虎”江城也忘到了九霄云外。过了一会儿,听到更漏声已经响起,酒馆里的酒客越来越少,只有远处座位上有一个美少年,对着蜡烛独自饮酒,有一个小僮拿着毛巾在旁边伺候。大家私下议论这个少年气质高雅。

没过多久,少年喝完酒出门去了。小僮转身回来,对高蕃说:“我家主人有句话要和你说。”大家都很茫然,只有高蕃脸色大变,来不及告别,匆匆忙忙就离开了。原来,那个少年就是江城,小僮就是她家的婢女。

高蕃跟着回到家,趴在地上,任由江城鞭打。从此,江城对高蕃的禁锢更加严格,婚丧嫁娶等应酬都不许他参加。

学政大人到地方视察学务,高蕃因为讲解有误,被降为青生。有一天,高蕃和婢女说话,江城怀疑他们有私情,就用酒坛套住婢女的头,鞭打她。随后又绑住高蕃和婢女,用绣花剪刀剪下他们腹部的肉,相互补在对方的伤口上,然后解开绳子,让他们自己包扎。一个多月后,补肉的地方竟然愈合在一起了。

江城还常常把白脚踩在饼上,然后把饼扔在尘土中,呵斥高蕃捡起来吃掉。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高蕃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偶尔去了他的家。一见到儿子,发现高蕃瘦得如同干柴一般,心中悲痛万分,回到家后痛哭流涕,几乎痛不欲生。

夜里,高蕃母亲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老翁告诉她:“不必忧愁烦恼,这都是前世的因果。江城原本是静业和尚所养的长生鼠,公子前世是个读书人,偶然游历到和尚所在之地,不小心把长生鼠打死了。如今这是恶报,人力是无法改变的。你每天早起,诚心诚意地诵读观音咒一百遍,肯定会有效果。”

高蕃母亲醒来后,把梦中的事告诉了高仲鸿,两人都觉得十分奇异。夫妻俩遵照老翁所说的去做,虔诚地诵读了两个多月的观音咒,可江城还是像以前一样蛮横,甚至变得更加张狂放纵。

听到门外有敲锣打鼓的声音,江城就会披头散发地跑出去,一脸憨态地伸长脖子张望,即便有上千人指着她看,她也满不在乎,丝毫没有觉得奇怪。高蕃的父母都为她的行为感到羞耻,却又无法制止。

忽然有一天,门外来了一位老和尚,正在宣扬佛法。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老和尚吹着鼓上的皮革,发出如同牛叫的声音。江城听到动静,飞奔而出,看到人群密密麻麻没有缝隙,就命令婢女搬来一张可以移动的坐榻,然后自己翘着脚登上坐榻。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可江城就像没感觉到一样。

过了一会儿,老和尚讲经说法即将结束,他索要了一盂清水,拿着水走向江城,大声说道:“莫要嗔怒,莫要嗔怒!前世的事并非虚假,今世的事也并非真实。咄!鼠子快缩头回去,别让猫儿找到你。”说完,老和尚吸了一口水,喷向江城的脸。那水带着江城脸上的粉黛,流了下来,沾湿了她的衣襟和衣袖。众人都大为惊骇,以为江城会暴跳如雷,可她竟然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擦了擦脸,就自顾自地回家了。老和尚也随后离开了。

江城回到房间后,呆呆地坐着,神情沮丧,仿佛丢了魂一般。她一整天都没有吃东西,早早地就扫好床铺睡觉了。半夜里,江城忽然把高蕃叫醒,高蕃以为她要上厕所,连忙捧来溺盆,江城却拒绝了。她暗中握住高蕃的手臂,把他拉进被窝。高蕃听从她的安排,全身都紧张得瑟瑟发抖,就像接到了皇帝的诏书一样。

江城感慨地说:“让你受了这么多苦,我还算什么人啊!”说着就用手抚摸高蕃的身体,每当摸到他被刀杖打过的伤痕,就嘤嘤哭泣,还用指甲掐自己,恨不得立刻死去。高蕃看到她这副模样,心里实在不忍,便好言安慰她。

江城说:“我想那和尚一定是菩萨化身。他那清水一洒,我的内心仿佛被洗涤了一般。如今回想过去我所做的事,感觉就像隔了一世。我以前难道不是人吗?有丈夫却不能和睦相处,有公婆却不能好好侍奉,这到底是什么心肠啊!明天我们就把家搬回去,和父母一起居住,这样也方便早晚侍奉他们。”两人絮絮叨叨地说了一整夜的话,就像久别十年的夫妻重逢一样。

天刚蒙蒙亮,江城就起床了。她叠好衣服,收拾好器具,让婢女拿着竹箱,自己亲自抱着被子,催促高蕃一起去父母家敲门。高蕃的母亲出来后,惊讶地询问他们来意,江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母亲还在犹豫,江城已经带着婢女进了屋,母亲也跟着进了屋。

江城跪在地上,伤心地哭泣,只求公婆能饶她一命。母亲察觉到她的心意真诚,也哭着说:“我的儿,怎么突然这样呢?”高蕃把之前发生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母亲这才明白,原来之前做的梦真的应验了。母亲很高兴,叫来仆人打扫出一间旧屋子给他们住。

从那以后,江城对公婆和颜悦色,事事顺从他们的心意,比孝子做得还要好。她见到人时,总是羞涩得像新嫁娘一样。有人偶尔拿过去的事和她开玩笑,她的脸就会涨得通红。而且江城既勤劳节俭,又善于经营和积累财富。三年时间,高蕃的父母都不用过问家里的生计,家境已经富裕到了万贯家财的程度。

这一年,高蕃在乡试中中举。江城常常对高蕃说:“当初见到芳兰的情景,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高蕃觉得自己如今不再遭受折磨,心愿已经满足,根本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是唯唯诺诺地回应着。

恰逢高蕃要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几个月后才回来。他走进屋子,惊讶地发现芳兰正和江城在下棋。高蕃惊讶地询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江城花了几百两银子,为芳兰赎了身。这件事是浙江的王子雅详细讲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