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真君子鲁肃(1 / 2)

鲁肃独自伫立在江边,江风烈冽,如狂暴的野兽般肆意吹动他的衣袍。

那衣袂翻飞,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不宁。

他凝望着浩渺无边的江水,眼神中充满了忧虑与沉思。

此时的天下局势正如这奔腾不息、变幻莫测的江水一般,让人难以捉摸。

东吴虽据有一方水土,看似安稳,实则危机四伏。

北方曹操势力强大,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吞噬一切;

西边刘备亦非等闲之辈,其志不小,暗中积蓄着力量。

鲁肃深知自己身负重任,那责任如同千钧重担压在他的肩头。

他要在各方势力之间周旋谋划,寻找着东吴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他想起孙权那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目光,眼神中不禁多了几分坚定,犹如黑暗中的灯火,虽然微弱,却始终闪烁。

正沉思间,一艘小船悠悠缓缓地驶来。

那小船在江风中摇曳,如一片飘零的落叶。

鲁肃警觉起来,手不自觉地按在剑柄之上,身体紧绷,如临大敌。

待船靠近,只见船上之人一身朴素的布衣,却掩盖不住其气宇不凡的气质。

来人拱手行礼道:

“鲁子敬先生,久仰大名。

吾乃山野闲人,特来与君一谈天下大势。”

声音沉稳而有力,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息。

鲁肃心中诧异,但仍以礼相迎,不失风度。

两人就在船头席地而坐,那船头的木板微微晃动,仿佛也在倾听着他们的对话。

那布衣之人一开口,便如江河决堤,滔滔不绝地分析起当下战局。

言语间见解独到深刻,竟似比鲁肃还要洞悉三分,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玄机。

鲁肃听得入神,不禁暗暗称奇。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对方,心中思绪翻腾,暗想这世间果真是卧虎藏龙,不知此人前来究竟是何用意。

鲁肃问道:

“阁下如此洞悉世事,定非凡人,不知尊姓大名?”

他的声音中带着急切与好奇。

那人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风拂面,却又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神秘:

“名姓不足挂齿,今日前来,实是不忍看这乱世战火纷飞,生灵涂炭。”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悲悯与无奈。

鲁肃心中一动,仿佛被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忙说道:

“愿闻高见。”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那人目光深邃,望向远方那无尽的天际,仿佛能看到未来的风云变幻:

“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兵强马壮,看似不可一世。

然其后方人心不稳,西凉马超蠢蠢欲动,随时可能给他致命一击。

刘备以仁德自居,麾下良将众多,只是根基尚浅,犹如幼苗,需时间成长。

东吴依长江天险,水军精锐,且孙氏经营多年,根基深厚。

若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再徐图发展,则大事可期。”

他的话语如金石掷地,铿锵有声。

鲁肃沉吟片刻,那片刻的沉默中,江风似乎也停止了呼啸。

“此计虽妙,然刘备狡诈,恐难真心联盟。”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与疑虑。

那人轻轻摇头,那摇头的动作轻微却坚定:

“刘备志在兴复汉室,今曹操为最大敌手,他必懂得权衡利弊。

君只需告知孙权,可先派人试探刘备诚意。”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肯定。

鲁肃心中豁然开朗,犹如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待要再细问,一阵狂风呼啸而过,眼前之人竟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鲁肃大惊失色,迅速环顾四周,只见茫茫江水,波涛汹涌,哪里还有那人的身影。

他知道今日遇异人指点,定是上天眷顾,赶忙回返,要将此事禀报孙权。

鲁肃匆匆赶回东吴,一路风尘仆仆。

面见孙权时,他神色急切,未及喘息便将江上奇遇之事细细禀明。

孙权听闻先是一惊,那惊讶的表情如同被惊雷击中,随后抚须沉思,那胡须在他手中如同思考的线索。

鲁肃进言:

“主公,此乃天赐良机,不管那异人是否虚幻,这孙刘联盟于我东吴有益无害。”

他的声音急切而坚定。

孙权颔首,目光中透露出果断:

“子敬之言有理,那便按那异人所说,先遣使者前去探探刘备虚实。”

他的声音沉稳而威严。

于是,孙权选派诸葛瑾为使前往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