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内政令张昭(1 / 2)

张昭站在庭院之中,望着天上明月,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往昔朝堂之事,不禁轻轻叹息。这天下局势犹如一盘复杂棋局,而他不过是其中一颗棋子,虽努力布局,却也难敌命运无常。

突然,一阵清风拂过,带来一丝奇异的香气。张昭警觉起来,只见一道黑影闪过,瞬间出现在眼前。竟是一位身着奇装异服之人。那人拱手行礼,声称来自千年之后。

张昭大惊,以为是妖邪作祟。但听此人讲述后世之事,朝代更替,科技发展,种种新奇事物令他瞠目结舌。此人还告知张昭,他在历史中的评价褒贬不一。

张昭沉思良久,意识到无论后人如何评说,当下应坚守本心,为东吴尽忠职守。待回过神来,那神秘人已消失不见,仿佛一切只是一场幻梦。

然而张昭知道,这场奇遇将改变他看待世事的眼光,自此更加谨慎应对朝堂风云变幻。

不久后,曹操率领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人心惶惶。孙权召集众臣商议对策,众人争论不休。有的主张拼死一战,有的则建议求和。

张昭站了出来,他环视众人,缓缓说道:“主公,吾等权衡利弊,如今曹军势大,若战,江东百姓恐遭涂炭。昔日我只知守土有责,然经此变故,深知顺应大势亦是一种选择。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今已得大半天下,或许归降于他,亦能保江东安宁。”

孙权听后,面露惊愕之色,群臣也一片哗然。周瑜更是愤而起身反驳:“子布何出此言?吾东吴水军精锐,怎可轻易言降?”张昭苦笑道:“公瑾,我岂不知战有胜算,但此战必生灵涂炭,且长远来看,曹操势力难以抵挡。”

孙权沉默许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表示要再作考虑。张昭见状,只能暗自叹气,他知道,这一决定不仅关乎东吴命运,更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死。

几日后,探子来报,曹操派人送来了劝降书,并扬言若不归顺,破城之日定不轻饶。孙权再次召集群臣议事。大殿之上气氛凝重,孙权手持劝降书,目光扫向群臣,问道:“诸位爱卿,今曹操送来劝降书,此事当如何处置?”

张昭上前一步,抱拳奏道:“主公,曹操此举虽有威逼之意,但也是给我们一条生路。若不降,曹操必然全力攻城,到时东吴怕是无力招架。”

周瑜却冷哼一声:“子布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曹操北军不善水战,我东吴据长江天险,只要将士齐心,未必不能取胜。”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孙权心烦意乱,揉着太阳穴。正在此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只见一员小将闯进殿内,跪地高呼:“主公,末将愿率敢死之士,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以表东吴决死之心。”

孙权眼睛一亮,心中似有所动。张昭急忙劝阻:“主公不可莽撞行事,此举太过冒险。”但孙权看着年轻小将坚定的眼神,缓缓站起身来,终于下定决心:“朕欲一战,诸君同心否?”

周瑜率先响应,其余将领纷纷附和。张昭见此情形,知道无法再劝,只能默默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