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接连折损颜良和文丑两员大将,心中愤恨不已,怒火中烧。
发誓要与曹操决一死战,一雪前耻。
他命人严守粮草营地,如临大敌,以防曹操偷袭。
荀攸却看出其中破绽,目光敏锐。
对曹操:“主公,袁绍虽重兵防守粮草,但乌巢之地,其守军骄纵,麻痹大意。
可令徐晃领精兵伪装成袁军,悄悄潜入乌巢纵火。”
那声音低沉而坚决。
曹操大喜,神色激动,即刻命徐晃前去,那果断的决策显示出他对荀攸的信任。
与此同时,许攸前来投靠曹操。
军中将领多有疑虑,人心惶惶。
荀攸却力主曹操接纳,那坚定的态度令人信服。
说道:“许攸熟知袁绍军情,此乃天赐良机,不容错过。”
曹操遂信之,如获至宝。许攸告知曹操乌巢防备详情,荀攸据此完善计划,精心布局。
徐晃成功潜入乌巢,大火熊熊燃起,映红了半边天。
袁绍营中大乱,如热锅上的蚂蚁。曹操乘势发动总攻,势如破竹。
曹军在荀攸的精妙谋划下,大破袁绍。
袁绍兵败如山倒,丢盔弃甲,只能率领残部狼狈逃窜,如丧家之犬。
曹操大获全胜,站在战场上,望着胜利的景象,尸横遍野,满目疮痍。
感慨万千,对身旁的荀攸赞道:
“公达真吾之子房也。”
那赞叹声中充满了敬佩与感激。
荀攸谦逊低头,神色恭敬。
心中满是助主公成就霸业的欣慰,如春风拂面。
曹操回师许昌后,论功行赏自是少不了。
荀攸本就淡泊名利,视功名为浮云。
然曹操执意要厚赏,那决心不容拒绝。
荀攸无奈只好接受封爵,那神情却依旧淡然。
但荀攸深知,北方初定,人心尚不稳,如根基未牢的大厦。
一日,荀攸进宫面见曹操。
“主公,如今河北虽平,但袁家四世三公,声名显赫,余威尚存。
袁家诸子若不死,恐日后死灰复燃,成为祸患。
当趁现在一举除之,以绝后患。”那话语中透着深深的忧虑。
曹操听后,手抚胡须,陷入沉思。
片刻,觉荀攸之言甚是有理,点头称是。
于是曹操当即下令出兵征讨袁绍诸子,那命令果断坚决。
荀攸随军出征,一路上出谋划策,算无遗策。
每遇城池,荀攸总能洞悉城中虚实,如目无犬牛。
或劝降,动之以情;
或强攻,破釜沉舟。
曹军进展顺利,势如破竹。
袁绍诸子虽奋力抵抗,拼死一搏,却难敌荀攸智谋,如以卵击石。
终于,经过数月征战,血雨腥风。
袁绍诸子皆被剿灭,灰飞烟灭。
曹操彻底统一北方,称霸一方。
曹操再次感叹荀攸之功,欲再加重赏。
荀攸拜谢道:
“为主公效力,乃是臣之本分,义不容辞。
臣不求赏赐,但求主公能早日实现天下一统之志,国泰民安。”
那话语诚恳而真挚。
曹操大笑,声震云霄。
心中更加敬重荀攸这位肱股之臣,视若心腹。
随着曹操势力日益壮大,如日中天。
荀攸觉察出曹操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越发膨胀,如欲壑难填。
一日,曹操私下找荀攸商议称帝之事,那语气中带着试探与期待。
荀攸大惊失色,如遭雷击。
忙劝道:“主公,如今汉室虽衰,气数未尽。
但仍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此时称帝必遭天下人唾弃,成为众矢之的。
万不可行此冒险之举。”
那言辞急切而诚恳。
曹操脸色不悦,阴云密布,冷哼一声。
荀攸忧心忡忡离开营帐,那背影落寞而沉重。
他知道曹操已非昔日那个一心匡扶汉室之人,今非昔比。
但他受曹操知遇之恩多年,情深义重,不忍就此背离,陷入两难。
不久后,朝中传出一些不利于荀攸的谣言,如蜚短流长。
说是他欲挟天子以令诸侯,心怀不轨。
荀攸明白这是曹操对他不满的手段,那阴谋如暗箭伤人。
他长叹一声,声音悲凉。
决定最后一次进谏,那决心如孤注一掷。
见到曹操,荀攸直言不讳:
“主公若执意称帝,恐霸业毁于一旦,前功尽弃。
望主公三思而后行。”
那目光坚定,毫无退缩。
曹操怒道:“公达莫要再提此事,否则休怪我不念旧情。”
那话语如冰,寒冷刺骨。
荀攸苦笑,那笑容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转身离去,那脚步蹒跚而沉重。
他深知曹操不会改变主意,而自己已无力阻止。
于是荀攸借口养病,远离朝堂纷争,那决定如壮士断腕。
从此销声匿迹,如闲云野鹤。
独守心中那份忠义之道,矢志不渝。
几年过去,曹操准备兴兵伐吴,气势汹汹。
此时曹操身边谋士虽多,但仍念及荀攸之才,那思念如潮水般涌动。
便派人前去邀请荀攸出山相助,那邀请急切而诚恳。
荀攸本想拒绝,那拒绝的话语到了嘴边。
然而想到曹操曾经的恩情以及天下百姓将因战乱受苦,那忧虑如巨石压心。
终究还是应允了,那应允带着无奈与责任。
行军途中,荀攸身体愈发虚弱,如风中残烛。
但他依然强撑着为曹操分析局势,那分析精辟入里,献上计谋,那计谋巧妙绝伦。
曹操看到荀攸如此尽心尽力,心中略有愧疚,那愧疚如阴影笼罩。
可大军行至长江边时,荀攸病情突然恶化,如狂风中的落叶。
他躺在榻上,眼神黯淡却透着决然,如落日余晖。
对曹操说道:
“主公,此次伐吴,需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东吴水军强盛,不可轻敌。”
说完,溘然长逝,那离去如流星陨落。
曹操闻此噩耗,悲痛万分,如丧考妣。
懊悔自己当初未能听进荀攸忠言,那懊悔如毒蛇噬心。
荀攸之死仿佛一道阴影笼罩着曹军,军中士气低落,如霜打的茄子。
而曹操望着滔滔江水,想起荀攸往昔的劝谏,那劝谏如钟声在耳。
一时间竟犹豫是否还要继续伐吴大业,那犹豫如巨石压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