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断后,奋勇抵抗,成功阻挡了徐州追兵,保得曹操大军安然退回兖州,居功至伟。
经此一役,曹操对夏侯惇更为倚重,如倚泰山,夏侯惇也愈加谨慎辅佐曹操,目光敏锐,时刻警惕各方诸侯的动向,枕戈待旦。
曹操回兖州后,立刻整军备战,厉兵秣马。
夏侯惇建议曹操先派人探查吕布军情虚实,知己知彼。
曹操应允,点头同意,派探子出去后不久便得到消息,原来吕布新占兖州,根基未稳,立足未牢,且其麾下将领多有不和,貌合神离。
夏侯惇向曹操献计,可暗中离间吕布诸将,挑拨离间,再趁机发动攻击,出其不意。
曹操大喜,眉开眼笑,依计行事,雷厉风行。
夏侯惇亲自挑选能言善辩之士混入兖州城内,巧舌如簧,散布谣言,说某某将领功高震主,吕布猜忌已久之类话语,煽风点火。
一时间,吕布军中人心惶惶,如热锅上的蚂蚁。
而这边曹操率领大军悄悄逼近兖州,悄无声息。
待时机成熟,夏侯惇身先士卒冲向兖州城门,一马当先。
吕布军本就互相猜疑,军心大乱之下难以抵抗,如散沙一般。
曹军顺利攻入兖州,势如破竹,吕布大败逃窜,抱头鼠窜。
曹操重新夺回兖州后,大宴群臣,热闹非凡。
席间,曹操对夏侯惇赞不绝口,称若无夏侯惇之计及英勇断后之举,兖州难复,那称赞声不绝于耳。
夏侯惇谦逊拜谢,表示为主公效力乃分内之事,义不容辞。
此后,曹操更加信任夏侯惇,深信不疑,夏侯惇也得以在曹营施展更多抱负,如鱼得水。
几日后,曹操决定再次出兵攻打吕布。
夏侯惇主动请缨为先锋,豪情万丈。
行军途中,敌军早有埋伏,严阵以待。
一时间箭弩齐发,如飞蝗蔽日,夏侯惇催马向前,挥舞兵器格挡箭矢,左挡右遮,然而乱箭之中,一支流矢直奔他面门而来,如闪电划过。
夏侯惇躲避不及,左眼被射中,剧痛钻心。
剧痛之下,夏侯惇怒吼一声,声震云霄,伸手拔下箭矢,竟连带眼珠一同拔出。
他大喊道:“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那声音悲壮豪迈。
随即将眼珠吞下。
左右将士见状无不惊愕,目瞪口呆。
但夏侯惇此举大大振奋了士气,如烈火烹油,曹军个个奋勇当先,一往无前。
吕布军未曾料到如此情形,惊慌失措,阵脚稍乱。
夏侯惇忍着剧痛,率军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
曹操见势,指挥大军全面压上,排山倒海。
吕布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丢盔弃甲。
此役曹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夏侯惇之名更是威震四方,名震天下。
曹操亲往营帐探望受伤的夏侯惇,见他虽失一目,却仍英气不减,目光如炬,心中既敬佩又怜惜,赏赐众多财宝美女。
夏侯惇皆谢恩收下,只道愿继续追随曹操征战天下,忠心耿耿,曹操紧紧握住他的手,两人相视大笑,豪迈奔放。
不久之后,曹操欲东征孙权。
夏侯惇听闻,当即前来求见曹操。
曹操见夏侯惇独眼前来,心中感动,说道:
“元让,你身负重伤,此次东征,你便好生休养吧。”
那话语中充满关怀。
夏侯惇却摇头道:
“主公莫要小看我,一只眼亦能看清孙权小儿的鼠辈伎俩,我定要随主公出征,再立战功。”
那语气坚决果断。
曹操拗不过他,只得应允,无可奈何。
行军路上,夏侯惇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警惕四周,目光如鹰。
一日,探子来报前方有东吴军队设伏,严阵以待。
夏侯惇冷笑道:“吾正欲寻他们,不想却在此处。”
那笑容中带着轻蔑。
待到遭遇吴军,夏侯惇单目圆睁,似有火光迸出,威风凛凛。
他挺枪纵马直冲入吴军中,勇不可当,所到之处吴军纷纷避让,如避虎狼。
曹军见此情形,士气大振,欢声雷动,呐喊着跟随夏侯惇冲锋,气势如虹。
孙权没想到夏侯惇如此勇猛无畏,大惊失色,原本精心布置的防线很快被冲破,不堪一击。
曹操趁机指挥大军掩杀,乘胜追击,东吴军队大败而逃,丢盔卸甲。
经此一役,夏侯惇成为令东吴士兵闻风丧胆之人,谈虎色变,而他与曹操之间的君臣情谊也更为深厚,情比金坚,曹操望着夏侯惇的背影,暗自庆幸身边有这等忠勇之士相伴,如获至宝。
之后曹操决定班师回朝,途中却收到关羽围樊城的消息。
曹操深知樊城若失,局势将对自己大为不利,如大厦将倾,于是立刻整顿大军,准备南征关羽,严阵以待。
夏侯惇听闻,毫不犹豫地请求同往,坚决果断。
曹操担忧他伤势未愈,关怀备至,夏侯惇大声道:
“主公,昔日面对东吴我独眼亦不惧,如今对付关羽,我怎可退缩?
关羽虽勇,但我亦不会弱于他。”
那话语豪迈激昂。
曹操见其决心坚定,只好同意,无可奈何。
行军至樊城附近,远远望去只见关羽的军旗飘扬,猎猎作响。
夏侯惇拍马上前叫阵,声如洪钟,关羽提刀而出,威风凛凛。
二人对视片刻,目光如剑,随即战在一起。
刀枪碰撞间火星四溅,铿锵有声,双方将士看得惊心动魄,胆战心惊。
几个回合下来,竟不分胜负,难解难分。
此时曹操令旗一挥,大军齐动,如潮水般向关羽军发起猛攻,气势磅礴。
关羽军奋力抵抗,浴血奋战,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地动山摇。
夏侯惇抖擞精神,精神抖擞,一心只想擒下关羽,以解樊城之围,在乱军之中朝着关羽再次冲去,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