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司马攸身着一袭素净的长衫外出。
当他路过街边时,瞧见了一群形容憔悴、饥寒交迫的流民。
他们蜷缩在街角,眼神中透露出绝望与无助。
司马攸的心中顿时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不忍。
他当即转过头,吩咐跟在身后的下人速速回府取来一些银钱和衣物食物。
下人们不敢有丝毫怠慢,匆匆领命而去。
而司马攸则迈开步伐,坚定地走向那些流民。
他在一位满脸沧桑的老者面前蹲下身子,声音温和地询问道:“老人家,您家中究竟遭遇了何事,才致使您流落至此?”
老者听到这关切的话语,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下来,哭诉着家乡遭受了严重的灾害,田地颗粒无收,无奈之下只能背井离乡,寻求一线生机。
司马攸听后,轻轻拍了拍老者的肩膀,轻声安慰道:“老人家,您莫要太过伤心,我定会尽力相助。”他的话语犹如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给老者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不多时,下人们带着满满的物资匆匆返回。
司马攸亲自将食物一一分发给流民们,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对待自己最亲近的人。
他又将银钱小心翼翼地交到老者手中,叮嘱道:“老人家,您拿着这些钱,寻个安稳的地方安置好家人。”
老者双手颤抖地接过银钱,连连磕头道谢。
众人皆对司马攸感恩戴德,纷纷称赞他为大善人。
此事如同春风一般,迅速传扬开来。
司马攸之名更是备受赞誉,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仁义之士。
城中不少文人雅士听闻了司马攸的善举后,被他的品德所吸引,纷纷登门拜访,欲与之结交。
司马攸皆以礼相待,将他们迎入府中。
在宽敞明亮的厅堂内,众人围坐在一起,畅谈诗词歌赋、治国安邦之道。
司马攸时而倾听,时而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的言辞睿智而深刻,展现出了对文学艺术的独特品味和对国家治理的独到思考。
众人被他的才华所折服,纷纷感叹他不仅心地善良,更是满腹才华。
在这一次次的交流中,司马攸也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之人。
他们一起探讨学问,交流理想,共同憧憬着未来的美好。
一日,司马攸正在书房中沉浸于书卷的世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原来是祖父司马懿派人前来传唤他。
司马攸赶忙放下手中的书卷,整衣前往。
当他来到司马懿跟前时,只见司马懿满脸欣慰之色,眼中流露出对孙子的赞赏和期待。
原来,司马懿听闻了司马攸救济流民之事以及他广结贤士之举,心中甚是欢喜。
“攸儿,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多变,你此番作为甚是得当。但切记,需时刻警醒自己,莫要锋芒太露,以免招人嫉恨。”司马懿语重心长地说道。
司马攸恭敬地站在一旁,微微躬身,郑重应答道:“祖父教诲,孙儿定当牢记于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不久之后,宫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盛宴。
华灯初上,宫殿内灯火辉煌,王公大臣们皆在受邀之列。
宴会上,歌女们翩翩起舞,乐师们弹奏着优美的乐曲,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酒过三巡,众人皆有了几分醉意。
就在这时,皇帝突然兴致大发,当众出题考校众人。
所提之题涉及军事谋略与民生治理,这并非寻常的应酬之题,而是需要真才实学和深刻见解才能应对。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
而此时,司马攸却从容地站了起来。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清了清嗓子,然后侃侃而谈。
他的一番见解不仅独到精妙,而且考虑周全,既有宏观的战略眼光,又有对细微之处的关注。
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当即决定赏赐诸多珍宝给司马攸。
然而,司马攸深知祖父的教诲,忙婉拒道:“陛下,臣之所言,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这些赏赐之物,臣恳请陛下换成钱粮,用以救济那些受灾的灾民。”
司马攸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众人无不肃然起敬,皇帝亦对他另眼相看。
从此,司马攸在朝中的地位愈发稳固起来。
随着司马攸的名声渐盛,他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其中有一位权臣,心胸狭隘,见司马攸备受皇帝器重,心中愤愤不平。
他暗中谋划,想要设计陷害司马攸。
于是,他买通了司马攸府上的一个小厮,让小厮偷偷在司马攸的书房内藏了一封伪造的与敌国勾结的信件。
随后,便向皇帝告发。
皇帝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即刻派人搜查司马攸的府邸。
司马攸得知此事时,一脸茫然,不知为何会发生此等荒唐之事。
当搜查的士兵在书房中搜到那封信件时,司马攸大惊失色,瞬间明白自己遭人陷害。
他连忙跪地,恳请皇帝给他时间彻查真相。
皇帝念及他往日的功绩以及平日里的为人,思忖片刻后,应允了他的请求。
司马攸回到府中,并未慌乱。
他冷静地分析着近期府中的种种情况,很快就发现那个被买通的小厮行迹鬼祟。
经过一番严厉的审问,小厮承受不住内心的压力,道出了实情。
司马攸带着证据面见皇帝,皇帝知晓他被冤枉后,大发雷霆,严惩了那名权臣。
经此一事,司马攸更加谨慎行事。
而他的正直聪慧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也使得他得到了更多朝臣的拥护。
司马家族在朝中的威望进一步提升,司马攸也朝着实现自己报国为民的理想稳步前行。
随着司马攸的声望越来越高,司马家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族中有长辈担忧他权势过重,日后难以掌控,可能会对家族的传统秩序造成冲击。
于是,他们暗中指使一些族人给司马攸使绊子。
或是在政务上故意拖延,或是散布一些不利于他的流言蜚语,试图削弱他的影响力。
司马攸敏锐地察觉到了家族中的暗流涌动,但他并未大张旗鼓地声讨或指责。
而是选择了更加勤勉于政务,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一心为国为民,毫无二心。
同时,他从众多的追随者中挑选了一些忠勇之士纳入麾下,悉心培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心腹势力。
一次,边境传来紧急军情,外敌悍然入侵。
边境的百姓遭受战火的蹂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