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忠贞不二文聘(1 / 2)

文聘本为刘表大将,镇守荆北之地,一向忠心耿耿。

然而刘表之子刘琮却懦弱无能,面对曹操大军压境,竟不战而降。

文聘心中满是愤懑与无奈,自觉未能守土尽责。

当曹操召见他时,文聘迟迟不肯前来。

众人皆以为他要抗命,曹操也颇为好奇。

许久之后,文聘才姗姗来迟,只见他满面羞愧之色。

曹操问道:“汝为何来迟?”

文聘抱拳,声音低沉道:“我身为大将,不能保荆州平安,心有愧疚,无颜早见明公。”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其忠义。

曹操不仅没有责罚他,反而赐下重金厚赏,并委以重任,令他继续统领旧部。

文聘感激涕零,从此一心追随曹操。

在日后曹操诸多战役之中,文聘奋勇杀敌,屡立战功,成为曹操麾下一员得力战将,他的威名也逐渐传遍大江南北,百姓们提起文聘之名,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其忠勇双全。

一日,曹操欲再次兴兵南下。

他召文聘前来商讨战事。

曹操于营帐之中摊开地图,指着江东之地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然吾欲取之,君可有良策?”

文聘仔细端详地图后,躬身说道:“明公,东吴水军强大,若正面交锋恐难取胜。聘愿率一支轻骑,先扰其边境,使其疲于应对,再寻机而动。”

曹操微微点头,却又有所顾虑:“此计虽妙,但江东地势复杂,骑兵恐难以施展。”

文聘又言:“聘自幼生于荆襄,亦熟知水战。可先训练士卒适应江河水域,再打造轻便战船,如此便可水陆并进。”

曹操大喜,当即允诺文聘着手准备。

文聘领命而去,日夜操练士兵。

数月后,一支精锐之师练成。

出征之时,曹操亲自送行,他拍着文聘的肩膀说:

“朕相信君必不负所望。”

文聘目光坚定地回应:

“定当竭尽所能,为明公扫平江东。”

而后,他率领大军向着江东浩浩荡荡进发。

文聘大军刚至江东边境,便遭遇东吴水军的顽强抵抗。

但文聘训练有素的部队并未慌乱,按照预定计划,轻便战船迅速散开,与东吴水军周旋。

而此时,曹操这边却传来紧急军情,刘备派关羽率军北伐,直逼襄阳等地,威胁曹操后方。

曹操赶忙召回文聘回防。

文聘无奈只能暂时退兵。

回军途中,文聘遇到乐进。

乐进提议两人合兵一处先去寻口抵挡关羽。

文聘深知关羽勇猛,但仍毫不犹豫答应。

二人到达寻口后,立刻布置防线。

不久,关羽的军队就如洪水般汹涌而至。

文聘和乐进相互配合,文聘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设下伏兵,乐进则率军正面迎击关羽。

战斗异常激烈,关羽虽勇,但文聘和乐进凭借精妙的战术苦苦支撑。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文聘瞅准时机,放出伏兵冲向关羽侧翼。

关羽大惊,攻势稍缓,乐进趁机猛攻一阵,关羽见一时难以取胜,只好领兵暂退。

文聘和乐进成功守住寻口,消息传回曹营,曹操大喜。

曹操论功行赏,文聘与乐进皆得重赏。

文聘却上书曹操,恳请再次出兵江东,以完之前未完之战事。

曹操权衡利弊后应允。

文聘二次整军向江东进发。

此次他吸取上次经验,行军更为谨慎。

江东孙权得知文聘再来,派出陆逊应对。

陆逊足智多谋,设下连环计谋。

文聘初到时,连胜几场小仗,不免心生轻敌之意。

陆逊看准时机,佯装败退,引文聘深入。

文聘追击之际,忽然发现身陷重围,四周皆是东吴精兵。

文聘临危不乱,指挥将士结阵自保。

他回想往昔征战经历,冷静寻找破敌之法。

终于,文聘发现包围圈的薄弱之处,亲率死士奋力突围。

虽然损失不少兵力,但总算突出重围。

经此一役,文聘明白江东不可小觑,遂改变战略,稳扎稳打,与东吴形成长期对峙之势,以待曹操后续指示。

曹操收到文聘的战况汇报后,深知江东局势艰难,决定亲率大军前往支援。

曹操大军到来后,文聘将自己对战局的分析详细告知。

曹操认可文聘的稳重策略,于是下令全军依此而行。

陆逊见曹操大军到来,知道硬拼不得,便不断用小股部队骚扰曹军粮道。

文聘主动请缨护粮。

他精心安排防御阵型,多次击退东吴劫粮队伍。

随着时间推移,江东地区气候多变,暴雨将至。

文聘建议曹操趁势水淹敌军营地。

曹操采纳,命文聘执行此计。

文聘暗中派人在上游筑坝蓄水。

待时机成熟,掘堤放水。

东吴军营大乱,曹军乘势出击。

陆逊虽极力组织抵抗,但终因仓促应战而失利。

曹操大军在文聘的助力下取得重大胜利。

曹操夸赞文聘智勇兼备,再次进封文聘为延寿亭侯。

文聘感恩戴德,表示愿永远追随曹操,为其平定天下贡献力量。

曹操班师回朝后,文聘继续负责北方边防之事。

一日,探子来报,说是边疆有异族人马蠢蠢欲动。

文聘立刻进宫面见曹操。

曹操听闻后,愁容满面,如今南方未定,北方若起战事,实非好事。

文聘见状,跪地请命:

“明公勿忧,聘愿领军前往边疆,定将异族人马挡回去。”

曹操凝视文聘片刻,缓缓点头。

文聘率兵来到边疆,安营扎寨之后,并不急于进攻。

而是派出使者前去打探虚实并尝试劝降。

异族人见曹军阵容严整,又有文聘威名在外,内部产生分歧。

部分将领主张议和,部分则执意一战。

就在他们争执之时,文聘悄悄率主力绕到敌后。

待前方谈判破裂,文聘从背后发起攻击。

异族人大乱,首尾不能相顾。

文聘大破异族,边疆之乱平息。

消息传至京城,曹操大喜,朝中大臣纷纷赞叹文聘之功。

曹操赏赐无数珍宝给文聘及其将士,文聘自此更是名震四方,成为曹操麾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将领,深受军民敬重爱戴。

数年后,曹操病重,朝廷局势动荡不安。

一些心怀叵测之人开始觊觎王位,企图在曹操驾崩后争权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