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转院(2 / 2)

从同事家出来,白逸堂的脚步并未停歇,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领导家。领导住在一个相对高档的小区,小区里绿树成荫,环境清幽。白逸堂站在气派的单元楼下,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才按下门铃,可手还是不自觉地微微颤抖。领导开门后,看到是他,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白逸堂忐忑不安地走进屋,双脚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在客厅坐下后,他双手不停地搓着膝盖,鼓起勇气开口:“领导,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您休息。我家里出了大变故,我儿子烫伤了,在县医院住院,手术费、住院费……加起来是个天文数字,我实在没办法了,想跟您借点钱。”说着,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头也几乎要埋进胸膛里,满脸的羞愧与窘迫。领导坐在沙发对面,静静地听他讲完,微微皱眉,轻轻叹了口气。

“你这当父亲的,肯定急坏了。”领导站起身,走到书房,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我能理解你的难处,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拿去给孩子治病吧。工作这边你先别操心,把家里的事处理好了再说。”白逸堂见状,猛地站起身,双手接过信封,泪水再也忍不住,簌簌地落了下来。他哽咽着说:“领导,太感谢您了,您这份恩情我一定铭记在心,等孩子好了,我一定加倍努力工作回报您。”

然而,这些钱远远不够填补医院费用的缺口。白逸堂拖着沉重的身躯,又一家一家地敲响亲戚朋友的家门。有的亲戚面露难色,推脱着自家也不宽裕,眼神闪躲;有的朋友虽然同情,可手头实在没钱,只能送上几句安慰的话。每一次被拒绝,白逸堂的心就像被重锤敲击一次,痛苦万分,但他没有放弃,为了儿子,他必须咬牙坚持,哪怕前路荆棘密布。

在街上徘徊的时候,白逸堂遇到了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老同学看到他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落魄模样,吓了一跳。了解情况后,老同学二话不说,拉着他就往附近的银行走,边走边说:“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孩子有事我不能不管。我刚发了工资,先取出来给你应急。”那一刻,白逸堂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

就这样,白逸堂如同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海滨市的大街小巷穿梭,一家一家地求,一分一分地借,不知遭受了多少冷眼与拒绝,也收获了诸多温暖与帮助。终于,他东拼西凑,凑够了儿子的住院费。当他怀揣着那叠用汗水与泪水换来的钱赶往医院时,脚步虽疲惫却坚定,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儿子快点好起来,让这个家重新恢复往日的温馨。

随着夏日的暑气愈发浓烈,海滨市的街头巷尾都弥漫着一股慵懒又热烈的气息。校园里,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渐渐消散,老师们也结束了一学期的忙碌,开始享受难得的假期。而在海滨大学第二食堂后厨忙碌的白逸堂,却满心焦虑,归心似箭。

在食堂的最后几天,白逸堂一边心急如焚地处理着剩余的工作事务,一边满心牵挂着家中受伤的儿子。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就抹黑赶到食堂。后厨里闷热潮湿,充斥着油烟味,大功率的抽油烟机嗡嗡作响,使他加快脚步。他站在案板前,双手熟练地操持着菜刀,“哒哒哒”,将一堆堆蔬菜切得整整齐齐,可眼神却透着游离,思绪早已飘回到家乡的小院,想象着儿子受伤后的模样。平日里行云流水般的切配动作,如今也变得有些迟缓,同事们关切地问他怎么了,他只是强挤出一丝微笑,摇摇头继续干活,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好不容易等到学生们放暑假,食堂的工作稍微清闲了些,白逸堂开始马不停蹄地为回家做准备。他向领导请假时,声音略带沙哑与急切:“领导,我儿子烫伤住院了,现在刚出院,我想趁着暑假赶紧回家看看,您看行不?”领导爽快地答应了,并嘱咐他照顾好孩子。白逸堂连声道谢,转身飞奔回宿舍收拾行囊。

他的宿舍简单朴素,一张窄床、一个旧衣柜,墙上贴着几张家人的照片,照片上的笑容刺痛了他的眼。他快速地把几件换洗衣服塞进包里,又把给儿子买的玩具和给妻子带的特产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拉上拉链,背起包就冲向汽车站。一路上,他脚步匆匆,汗水湿透了衣衫,可他全然不顾。车站里人头攒动,嘈杂不堪,他在人群中焦急地穿梭,眼神中满是急切与期盼。买到车票后,他紧紧攥在手里,仿佛那是一张通往幸福团圆的通行证,坐在候车椅上,眼睛死死地盯着检票口,一刻也不敢放松,生怕错过回家的班车。

汽车在蜿蜒的公路上疾驰,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白逸堂却无心欣赏。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儿子白敬安的模样,想象着他烫伤后的痛苦,以及在医院里顽强抗争的情景,眼眶不禁湿润起来。他的双手紧紧握拳,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心中暗暗自责,怪自己没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陪在身边。

而此时,在老家的小院里,柳青言和白敬安正享受着片刻的宁静。白敬安出院后,身体恢复得一天比一天好,虽然走路还有些一瘸一拐,但精神头十足。他像个小探险家一样,在院子里四处探索,一会儿蹲在墙角观察蚂蚁搬家,一会儿又跑到树下逗弄小鸡,嘴里还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那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驱散了家中多日的阴霾。柳青言坐在一旁,看着孩子玩耍,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手中的针线穿梭,为孩子缝补着在医院弄破的衣物,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满满的母爱。

午后的阳光炽热无比,晒得人皮肤生疼。白敬安玩累了,额头上挂满了汗珠,他拖着小小的身躯回到屋内,一头扎进自己的床,不一会儿就沉沉睡去。柳青言轻轻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床边,为孩子扇着扇子,驱赶蚊虫,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孩子。看着孩子逐渐愈合的伤口,她的心中满是感恩,感恩这段艰难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感恩家人和朋友们的帮助,让孩子能重新健康起来。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整个村子染成了橙红色,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白逸堂一路狂奔着冲向家门,他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匆忙,头发被风吹得凌乱不堪,脸上写满了疲惫与焦急,但那双眼睛却闪烁着光芒,那是归家的热切之光。

“敬安!”刚冲进院子,白逸堂就颤抖着喊了一声。正在院子里玩耍的白敬安听到声音,抬起头,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爸爸!”他高喊着,迈着不太稳的步子朝爸爸奔去。白逸堂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抱起儿子,紧紧搂在怀里,仿佛要把他融入自己的身体。他的双臂微微颤抖,力度却大得惊人,像是要把这些日子缺失的拥抱一次性补回来。

“让爸爸看看,伤都好了吧?”白逸堂仔细端详着儿子,声音带着哭腔。白敬安笑着点头:“爸爸,我全好啦,妈妈照顾我可好了!”白逸堂转过头,看向站在一旁早已泪流满面的柳青言,两人目光交汇,千言万语尽在其中。无需多言,这段时间的分离与艰辛,都在这一刻化作相拥的温暖,暖了彼此的心窝。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晚饭。白敬安兴奋地讲述着医院里的趣事,手舞足蹈,虽然话语还不太连贯,但眼中闪烁着光芒。柳青言时不时给孩子夹菜,温柔地看着他。白逸堂则静静地听着,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不时插几句话,逗得孩子哈哈大笑,小院里满是欢声笑语。月光如水,洒在小院里,笼罩着这温馨的一幕,仿佛之前的伤痛与磨难都不曾存在,只剩下此刻的团圆与幸福。

饭后,白敬安在院子里追逐着萤火虫,笑声回荡在夜空。白逸堂和柳青言坐在一旁,手牵着手,看着孩子。“这一路,辛苦你了。”白逸堂轻声对柳青言说道。柳青言靠在丈夫肩上,摇摇头:“只要孩子好,一切都值得。”他们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这份信念在他们心间牢牢扎根。

夜晚,白逸堂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他轻轻抚摸着儿子的额头,看着孩子恬静的睡脸,心中感慨万千。回想起在海滨市借钱的那些艰难日子,那些或冷漠或热情的面孔,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为了儿子,他放下了所有的自尊,一家一家地求,一分一分地借。有时候,面对别人的拒绝,他的心像被重锤敲击,难受得几乎窒息,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如今,看到孩子安然无恙,他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份欣慰如同暖流,流淌在他的心间。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带来丝丝暖意。白敬安早早地起床,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拉着他们的手说:“爸爸妈妈,我们去田里玩吧!”白逸堂和柳青言对视一笑,欣然答应。他们一家三口手牵着手,走向田野,身影被阳光拉长,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画面。

田野里,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白敬安像只欢快的小鹿,在田埂上奔跑着,时不时蹲下身子,看看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眼中满是好奇与探索欲。白逸堂和柳青言跟在后面,看着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时而驻足,指着田间的作物给孩子讲解,时而与孩子一起欢笑,享受着这难得的亲子时光。

中午,他们带着从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回到家,柳青言走进厨房,准备做饭。白逸堂则陪着白敬安在院子里玩游戏,父子俩你追我赶,欢声笑语不断。不一会儿,厨房里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那是家的味道,充满了温馨与幸福,弥漫在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午后,阳光依旧炽热。白敬安玩累了,躺在院子里的凉席上,不知不觉睡着了。白逸堂拿来一把扇子,坐在旁边,轻轻为孩子扇着,驱赶蚊虫,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孩子。柳青言坐在一旁,做着一些手工活,时不时抬头看看丈夫和孩子,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这一刻,时光仿佛静止,小院里的宁静与温馨让人沉醉。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白逸堂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家庭时光。他陪着白敬安做游戏、讲故事,帮柳青言分担家务,让这个家重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他知道,这样的时光是如此珍贵,他要好好珍惜,守护好这个家,让家人永远幸福。每一个清晨,他都在孩子的欢声笑语中醒来;每一个夜晚,他都在家人的陪伴下安然入眠。曾经的苦难,化作了如今更加深厚的亲情纽带,紧紧地将他们一家人系在一起,无惧未来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