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投奔农忙(1 / 2)

白逸堂坐在从牡丹市开往海滨市的火车上,车身随着铁轨的节奏摇晃着,发出有规律的哐当哐当声。他刚上车找到座位坐下,身旁的一位大叔便热情地搭话:“小伙子,这是出远门啊?”白逸堂礼貌地回应:“是啊,大叔,去海滨市谋生计。”大叔点了点头:“海滨市机会多,但也不好闯荡哦。”白逸堂微微叹了口气:“没办法,家里都指望着我呢。我媳妇还在老家,刚生完孩子,我得努力挣钱让她们过上好日子。”大叔同情地看着他:“不容易啊,你这一去可得好好干。”

他靠窗而坐,目光呆滞地凝视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思绪却早已飘向远方的家。窗外,广袤无垠的田野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如绿绸上的彩色宝石。村庄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袅袅炊烟从烟囱中升起,给这画面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清澈的河流宛如银色的丝带,蜿蜒穿过田野与村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可他全然无心欣赏。

车厢里弥漫着各种复杂的气味,泡面的香味在空气中肆意飘散,混合着人们身上的汗味,以及行李那股陈旧的气息,令人有些作呕。周围的乘客们各有各的状态,有的在低声交谈着家长里短,那表情时而舒展时而凝重,似乎在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的则闭目养神,眉头微微皱着,仿佛在梦中也未能摆脱尘世的疲惫;还有的孩子因为旅途的不适而哭闹不止,小脸涨得通红,小手在空中挥舞着,家长在一旁焦急地哄着。但这一切都无法干扰白逸堂内心的牵挂和想念。

他想着柳青言还没出月子就不得不面对繁重的农活和家务,那原本就柔弱的身躯如何能承受得住这般重压。他仿佛看到柳青言在田间劳作时,额头上布满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干涸的土地上。她那纤细的手臂,因用力而微微颤抖,每挥动一下农具,都像是在与土地进行一场艰难的搏斗。又想着年幼的孩子白敬安是否能得到妥善的照顾,会不会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而哭闹不止。心中满是愧疚和担忧,犹如被一团浓重的乌云笼罩。“青言一个人在家该有多辛苦,我却不能在她身边帮衬。”白逸堂眉头紧锁,脸上的皱纹愈发明显,暗自叹息着,那声叹息在喧嚣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沉重。

火车哐当哐当地前进着,每一次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都像是敲在他的心坎上。他望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树木和房屋,仿佛看到了柳青言那憔悴的面容和孩子无助的啼哭。那画面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刺痛着他的内心。

“我一定要在海滨市好好打拼,尽快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白逸堂紧紧握住拳头,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暗暗给自己鼓劲,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然,那眼神仿佛能穿透眼前的一切阻碍,直达他心中所期盼的未来。

此次来到海滨市已不是初来乍到,之前他曾带着柳青言找舅舅帮忙找工作。这一回,他刚在海滨市落脚,便迫不及待地找到公共电话亭,拨通了隔壁村庄小卖部的电话。那破旧的电话亭里,弥漫着一股潮湿和霉味,他却浑然不觉,满心都是对家中的思念与牵挂。他站在电话亭里,身体微微前倾,耳朵紧紧贴着听筒,眼睛里满是焦急与期待。

“喂,麻烦您帮我找一下柳青言,让她明天晚上七点左右来小卖部接电话。”白逸堂的声音中透着急切与思念,握着电话听筒的手微微颤抖,那颤抖顺着手臂一直传到他的心底。

电话那头的小卖部老板应道:“好嘞,我一定把话带到。”

第二天晚上七点,柳青言如约来到小卖部。小卖部里灯光昏暗,货物摆放得略显杂乱。她匆匆走到电话旁,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白逸堂熟悉的声音。

“青言,是我,逸堂。”白逸堂的声音里满是关切,“家里怎么样?你和孩子还好吗?”

柳青言听到丈夫的声音,眼泪止不住地流,声音哽咽:“逸堂,家里都好,就是我......我太累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白逸堂心疼地说:“青言,辛苦你了,等我在这边稳定下来,挣了钱,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柳青言抹了抹眼泪,强装坚强:“你在外面也要照顾好自己,别太拼命。”她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眼角,那动作显得有些无力。

“我知道,你没出月子就忙里忙外,我心里愧疚啊。”白逸堂长叹一口气,“这边工作不好找,竞争大,但我不会放弃的。”

“没事的,我能撑住。”柳青言咬了咬嘴唇,努力不让自己的哭声被丈夫听到,嘴唇都被咬出了一道浅浅的痕迹。

“对了,敬安怎么样?”白逸堂问道。

“孩子挺好的,很乖。”柳青言说道,“就是婆婆不太上心,我又忙不过来,有时候真觉得对不起孩子。”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无奈和自责。

“唉,辛苦你了,等我回去。”白逸堂安慰着,“我会努力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