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滴塑料油的危害及安全操作指南(1 / 2)

滴塑料油的危害及安全操作指南

在炽热难耐的夏日,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打谷场上,四周的蝉鸣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热闹又喧嚣的夏日乐章。白敬安与小伙伴们紧密地围聚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兴奋。他们的脸蛋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的,恰似熟透的苹果,可那一双双眼睛却因专注与兴奋而闪闪发亮,仿佛藏着璀璨的星辰 。随着滴管被轻轻挤压,那晶莹剔透的塑料液滴如同灵动俏皮的精灵,在精心准备的模具上缓缓成型。每一个液滴的落下,都伴随着孩子们的一阵欢呼或一声惊叹,欢声笑语也随之在空气中肆意弥漫开来,那无疑是一段充满欢乐与奇思妙想的童年时光。然而,当我们把视角从这充满童趣的世界切换到现实的生产生活场景中,滴塑料油作为塑料加工领域里一种常见的操作,其背后潜藏的危害却不容有丝毫的小觑。只有严格地遵循正确且安全的操作规范,才能从各个方面全方位保障人身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健康。

一、滴塑料油的相关背景

在手工爱好者温馨且充满创意的工作室内,各类色彩斑斓的塑料原料被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就像排列有序的彩色宝石。墙上挂满了灵感迸发的设计草图,每一张都记录着创作者脑海中奇妙的构思。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精巧的工具,等待着主人用它们将塑料原料幻化成精美的作品。或是在简易塑料加工小作坊里,老旧的机器不停地发出嗡嗡声,那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作坊内弥漫着一股塑料特有的气息,混合着机油的味道,充斥在每一寸空气中。滴塑料油的操作在这里屡见不鲜,工人们熟练地将塑料颗粒倒入加热设备,眼神中透着专注与熟练。

就像孩子们怀着满满的期待与好奇,把加热至熔融状态的塑料,凭借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心滴落成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小物件一样,这一操作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塑料独特的热塑性。塑料是由高分子聚合物组成,在常温下,其分子链段相互缠绕,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当加热到特定的温度区间时,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链段开始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得塑料转化为流动性良好的塑料油。这个温度区间因塑料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常见的聚乙烯(pE)塑料,其软化温度一般在90 - 130c之间,而聚氯乙烯(pVc)塑料则在100 - 150c左右开始软化熔融 。

在工业生产中,这一过程被高度专业化、规模化。大型的塑料加工工厂内,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机械臂精准地抓取原料,它们就像训练有素的舞者,动作流畅而准确。通过精密的工艺流程,将塑料油以极高的精度滴落在各类精心设计的模具、平整光滑的表面或其他目标物体上。从日常佩戴的精致塑料饰品,其细腻的纹理与绚丽的色彩,是通过精细的滴塑工艺打造而成,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工艺的精湛;到工业领域中飞机、汽车发动机里不可或缺的耐高温、高强度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需要极高的精度和质量要求,滴塑料油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确保了零部件的复杂形状和性能要求得以实现。滴塑料油所塑造出的塑料制品应用范畴极为广泛,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居用品到电子设备,从建筑材料到医疗器械,几乎无处不在。

然而,在一些管理失序、缺乏专业指导与安全管控的小作坊,由于操作流程混乱,工人仅凭经验操作,各类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电线随意铺设,像一条条杂乱无章的蛇,横七竖八地分布在地面和墙壁上,极易引发触电事故。加热设备超期服役,外壳已经斑驳生锈,温度控制也极不稳定,不仅影响滴塑质量,还大大增加了火灾的风险。通风设施形同虚设,要么是通风管道堵塞,要么是风机功率过小,无法有效排出加热塑料产生的有害气体,使得作坊内的空气质量极差,严重威胁工人的身体健康。这些都为后续的危害埋下了伏笔,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二、滴塑料油的危害性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 呼吸系统危害:在滴塑料油时,塑料受热熔融这一关键步骤,却也是危害产生的根源所在。以聚氯乙烯(pVc)塑料为例,当它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分子结构开始发生分解,会释放出氯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具有极强的刺激性,一旦被人体吸入,呼吸道黏膜首当其冲,迅速受到强烈刺激。呼吸道黏膜上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和免疫细胞,它们原本起着保护呼吸道、过滤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但当氯化氢气体入侵时,这些细胞和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起初,可能只是引发轻微的咳嗽、喉咙部位产生灼烧般的不适感,这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试图通过咳嗽将有害气体排出体外。但随着接触时间不断增加、吸入量持续增多,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会逐渐肿胀、充血,气道变得狭窄,导致气喘、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接踵而至。

在一些小型塑料加工车间,狭小的空间内通风不畅,工人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加热塑料废气之中,很多人都逐渐患上了慢性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常会感到咳嗽、咳痰,且病情反复难以治愈。在寒冷的季节或天气变化时,症状会更加严重,咳嗽会加剧,痰液也会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肺气肿,这是一种肺部组织被破坏的疾病,使得肺部功能逐渐衰退,呼吸愈发困难。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如爬楼梯、走路稍快时,就会感到气喘吁吁,需要停下来休息。更为严峻的是,长期处于这样的恶劣环境,患肺癌的风险会显着攀升,给工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治疗过程痛苦且费用高昂,很多患者在确诊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2. 皮肤接触危害:液态的塑料油温度极高,通常能达到数百度,一旦不慎接触皮肤,瞬间就会造成严重烫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起着保护身体内部组织、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重要作用。当高温的塑料油接触皮肤时,会迅速破坏皮肤的组织结构,导致皮肤细胞坏死。这不仅会带来钻心的剧痛,还可能致使皮肤组织受到严重的损伤,留下难以磨灭的疤痕。烫伤的皮肤会出现红肿、水泡,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焦痂,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而且,塑料油冷却后会紧紧附着在皮肤上,极难彻底清除。它会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阻碍皮肤的正常呼吸与新陈代谢。皮肤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表皮细胞不断更新,旧的细胞会脱落,新的细胞会生长。但塑料油的附着会干扰这一过程,使得皮肤无法正常排出代谢废物,也难以吸收营养物质,进一步加重皮肤伤害。此外,塑料中添加的增塑剂、稳定剂等化学物质,具有脂溶性,容易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和组织,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打破原本平衡的激素水平。

对于生殖系统而言,可能会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精子的数量减少、活力降低,形态异常的精子比例增加,从而影响生育能力。女性则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异常,甚至出现闭经等问题,对生殖系统正常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对孕妇而言,这种干扰可能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增加胎儿发育畸形等风险,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等。先天性心脏病会导致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出生后需要进行复杂的手术治疗;神经管畸形则可能导致胎儿脊柱裂、无脑儿等严重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3. 神经系统危害:某些塑料在加热时会释放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对神经系统毒性很大。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指挥中心,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负责传递和处理各种信息,控制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当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它们能够干扰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代谢。

长期接触后,人体首先会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让人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大幅下降。在工作中,可能会频繁出错,无法完成正常的工作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减退等问题也会逐渐显现,刚刚发生的事情可能很快就忘记,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管理混乱、防护措施缺失的塑料加工场所,工人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神经衰弱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他们可能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晚上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容易惊醒,白天则感到焦虑不安,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情绪低落。这些精神症状不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对家庭和社会关系也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环境的危害

1. 土壤污染:若滴塑料油产生的废料或未完全固化的塑料油随意丢弃在土壤中,会造成长期且难以逆转的危害。塑料自然降解需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它们会长期存在于土壤之中,破坏土壤原本疏松多孔的结构。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杂体系,其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利于空气和水分的流通,为植物根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但当塑料废料进入土壤后,会占据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使得土壤变得紧实,透气性和透水性因此降低,就像给土壤裹上了一层厚厚的塑料膜。

植物根系无法顺畅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各种矿物质元素,如氮、磷、钾等,同时吸收水分进行光合作用。但土壤被污染后,植物根系无法正常生长和吸收,会出现叶片发黄、枯萎,植株矮小等症状。此外,塑料中的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阻燃剂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释放到土壤中,污染土壤环境。这些添加剂会改变土壤的酸碱度,使土壤不再适宜植物生长。例如,一些阻燃剂中含有重金属元素,会在土壤中积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同时,它们还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一些有益微生物,如固氮菌、硝化细菌等的生长受到抑制,微生物活性降低,生态平衡被打破,进而破坏整个土壤生态系统,使得土壤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肥力大幅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导致粮食减产,农产品品质降低。

2. 水体污染:塑料废料或含塑料油的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会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塑料密度小,会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厚厚的覆盖层,就像给水面盖上了一层棉被,阻挡阳光照射到水中。水中植物,如藻类、水草等,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和有机物质。但塑料覆盖层阻挡了阳光,使得水中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生生物依赖溶解氧生存,缺氧会使大量鱼类、虾类等水生生物窒息死亡,原本生机勃勃的水域变得死寂一片。鱼类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出现浮头、挣扎,最终死亡,它们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而且,塑料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水中逐渐溶解,污染水源。当人类或其他生物饮用这些被污染的水源后,会引发各种疾病,如重金属中毒、内分泌失调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塑料中可能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在水中积累,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肾脏、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内分泌失调则会影响人体的激素平衡,导致各种生理功能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此外,塑料在水中还会分解成微小的塑料颗粒,这些微塑料会被水生生物误食,进入它们的食物链,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