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北元遣使(2 / 2)

精瘦汉子缓缓站起身,望着吴天,也行的是华夏拱手之礼,而后高声言道:“北元礼部员外郎,许三多。奉我主天可汗之命,前来东海城传旨与吴天吴城主。你就是吴天吧?”

吴天观其一言一行,疑问道:“许三多?你是我华夏儿女?”

“正是。”

“哼……投降了北元?”

许三多面露讥笑:“怎么?皇亲国戚跑了,文武重臣跑了,门阀士族也跑了,连当兵的都跑了,我们这些跑不了的小人物,就不配活命了吗?”

这人牙尖嘴利,只一句话,已然是噎的吴天没有话说。吴天心里琢磨这人说的也不无道理。

当年天京城破之际,能跑的都跑了。可还是有很多小人物,没人管他们的死活。

那些人无路可退,想逃又逃不掉。皆是一帮可怜虫,他们渴望活命,却只能身不由己的在战火中苟延残喘。

自大齐的达官贵人全部跑了以后,百姓们便戏称此事为“锦衣南渡”,暗喻穿的起好衣服的人全部去了南方。

吴天猜想这许三多应该是当年天京城破之际的牺牲品,此时还真张不开口说些责怪对方投敌的言语来。

耳听许三多开口疑问:“阁下可是吴城主当面?”

吴天收回思绪,点了点头,拱手相问:“你们前来所为何事?”

许三多没有废话,挥了挥手。

一旁有侍卫拿出一卷圣旨递在他手上。只见其徐徐打开,开口念道:“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朕听闻东海有新城,绝世而独立。城主吴天年轻有为、德才兼备……”

这一篇圣旨很明显是经过北元文官润色过,里面有许多花团锦簇的形容词和典故,看得出来是用心写的。

字里行间并没有任何火气,通篇很客气,没有吝啬赞美之词,着实把吴天夸了一顿。

吴天留神倾听,直至许三多全部念完,他尚在琢磨北元皇帝圣旨里面都说了些什么东西。

耳听许三多出言催促:“吴城主,你快跪下接旨吧?”

吴天皱了皱眉,他听圣旨里的大概意思是北元朝廷想让他献城归顺,可封他一个什么东海公。朝廷看似大度的依旧让他在东海郡代王牧守,这东海就算是给他的封地。

又说什么以后只需将城中贸易商税所得的七成上交给北元朝廷,可留三成自行调配,这算是天可汗给他的恩典。

还特意强调了必须要将雪花精盐交由北元朝廷把控,至于白酒生意则留给吴天自营,只需年年向皇室进贡即可。

最主要一点就是将城里守卫全部解散,等候北元朝廷派兵前来驻守。北元对东海只收兵权,不收职权。地方官员任命也依然让吴天自己在本地自行做主。

只要吴天接了圣旨,并于一个月之内安顿好地方事务,随使团一同前往天京城觐见天可汗,便可得正式册封,以后就是北元王朝的东海公了。

圣旨通篇从头到尾都是拿东海之物赏赐给吴天自己,却说的好似全是天可汗降下的恩典。

旨意里面唯独没有写如果吴天拒绝的话,会怎么样。也许北元皇帝不认为有人敢抗旨不遵。

耳听许三多又催促了一遍让其跪下接旨。

吴天这才回过神来,见大堂之上所有人皆在神情紧张的望着他,等待着他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