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英阿瓦提的坎儿井(2 / 2)

我心说还怕卖完了是不是,客人想要,老板劝阻,哪里有这么做生意的。在内地有些老板恨不得你一下子把他的全部商品买完了才高兴。

在老板娘的建议下,改为四份手抓饭,刘洁说她也吃不完一份,和三个孩子一起吃两份;20串羊肉串,刘洁还帮我要了一对烤外腰,说一路上辛苦了,犒劳我一下,破格让我喝了一瓶750ml装冰镇大乌苏啤酒,喝了睡觉,接下来她俩开车。

刚才做羊肉串的巴郎子端手抓饭送上来。

我有点好奇地问老板娘,怎么不招几个会说普通话的伙计,有外地客人来了也好沟通。

老板娘解释有文化、会说普通话的巴郎子都知道内地好、经济好、生活好、交通好、环境好,都跑到内地去赚钱了,只有不上过学、不认识字的不能去内地,才愿意在这儿打工。

我称赞:“老板娘普通话这么好。”

她自豪的回答,她可是村子里第一个去内地上学的羊缸子,她是在郑州上了中专的。

吃着饭,我问老板娘这附近的地名怎么这么奇怪,都是什么“坎尔孜买里斯”。

她笑了:“你们第一次来西北,没听说过伟大的发明“坎儿井”吗。”

这里连绵不断好几百公里范围内都是坎儿井的范围,本地人依靠坎儿井取水生产、生活。

坎儿井和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最伟大的工程。

还被称为古代最伟大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另外两个是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

始建于秦始皇(公元前256年--前251年)的岷江出水口都江堰水利工程,秦朝李冰父子主导建设,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代表着历史上水利工程之大成者。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又称“湘桂运河”,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为秦朝统一岭南做出重要贡献。历经2000多年风雨,至今依旧具备通航功能,继续发挥排洪、灌溉、生态补水等作用。

老板娘介绍,坎儿井,维语名字为“坎尔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井,它的真实身份是人工开凿的地下暗河所使用的竖井,地下暗河开凿完成后,竖井就作为从地下暗河往地面取水的通道,顺利把地下人工暗河里的水引到地面上来,用于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岩画记载,坎儿井发明至今已经有6000多年的使用历史。很多村名都带有“坎尔孜”这个词,意思是“依赖坎尔井取水生活的人们”。

至于“买里斯”就是咱们口头所说的“村、村庄”的意思。

老板娘说这附近只有她们这一个村子使用了汉族的语法习惯,直接命名为“英阿瓦提村”,就是“繁荣、富裕的村子”;

其它村庄大都带有“坎尔孜买里斯”这个后缀,比如“辣子坎尔孜买里斯”,用普通话说就是“盛产辣椒的使用坎儿井灌溉的村子”。她们这个村子在本地的口语中、也有人叫做“英阿瓦提坎尔孜买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