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算是同居吗(2 / 2)

此刻却又有点不想停下来,保持这样的姿势就这样趴着也好,我有点猥琐的想。

因为伤到了头部,头骨有裂痕,担心影响到大脑,医生建议多休息一段时间,看看留没留后遗症,我安心住了下来。

闲下来的日子,她也从每天过来看我,帮我做饭,洗衣服,慢慢地隔几天来一次,再后来只是抽时间偶尔过来。

好几次我问她的名字、她的电话号码,她总是搪塞:你这个样子又不能出门,我经常过来,天天见给你电话也没有用啊。

我第一次知道了她的职业,西北柯尔克孜族自治州阿拉奇县的一名女警察,来深圳进修培训。

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大致上了解到这场横跨大半个中国的惊天大案,案件涉及的物品对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破案过程中突发事件对案件的影响。我也纯属巧合、莫名其妙、被动的参与到其中,并且舍身忘死、见义勇为救下她。

阿拉奇县,相信在内地生活的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地名。说起藏族《格萨尔王》、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三大历史史诗,你就明白了。

这是位于天山南麓的一个高海拔山区边境县,现在流传下来的《玛纳斯》,在阿拉奇当地有一个玄幻、却又实实在在地在现实中发生过的故事。

柯尔克孜族没有统一的文字,历史就是靠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现在柯尔克孜族使用的文字和吉斯斯坦一样,源自突厥语系一个分支。

一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以放牧为生的柯尔克孜族居民玛玛依,在一次放牧过程中,偶然躺在一块石头上睡着了,一觉睡了几天几夜。醒来后神奇的无师自通,开始了他到处传唱民间文学《玛纳斯》的历程。

《玛纳斯》,主要流传于南疆部分地区、北疆的伊犁河谷、中亚的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地,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讲述了玛纳斯及其子孙对抗侵略者和邪恶势力的故事,展现了民族团结和顽强精神。融合了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社会、自然、哲学、美学、宗教、艺术、人生观等多元社会文化知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属于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58年玛玛依首次公开演唱。

1978年为了保存这部伟大的史诗,邀请玛玛依到帝京,历时1320天,将全部《玛纳斯》说唱完成,共8部18卷500多万字。让这部民间传唱的千年史诗第一次完整的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打破了在国际上我国没有史诗流传的论调。

在1995年吉斯斯坦在独立建国后第一次举办《玛纳斯》流传千年活动,活动蓝本就是我国赠送的玛玛依传唱的这个版本。

曾经主政阿拉奇县多年的杨伟先生,先后多次会见玛玛依,其晚年所着作品中用了好多篇幅描述了关于玛玛依和《玛纳斯》的情节。

其实玛玛依的故事和我们的故事没有什么牵连,这里讲出来无非说了一件匪夷所思,不可科学解释的事实。没有文化,一字不识的人,机缘巧合之下、一觉醒来就知道那么多,说明现实中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并非没有发生过。

已经解密的还有彭加木“双鱼玉佩”,公开资料查到的说法是指1956年--1960年期间,西北的东南部塔里木盆地边缘罗布泊古城遗迹的发现,也就是名声鹊起、已消失2000年的楼兰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