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爸爸(2 / 2)

姐夫和妹夫在旁边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一定让老人风风光光的走,不管花多少钱,不让你自己拿,咱姊们仨平摊。

阿慧用夹杂着不标准河南话的普通话说,谢谢哥哥、弟弟好意,我虽然不是这边的人,但是“养儿防老”这句话还是知道的。爸爸不在了,我们都很心痛。我支持李峰,不管花多少钱,我们自己都愿承担,不要你们给一分钱。

她自作主张让大爷安排记账的,每一家前来吊唁的客人,按深圳习俗,回赠两包中华香烟,桌上就按27个菜上,花多少钱无所谓。

大爷见状,连声说这个儿媳妇好样的。先去那批人是按17个菜采购的,赶快安排人再去买菜。

阿慧没有让我在乡亲们面前丢脸。爸爸的棺材往坟地抬的路上,好几次停顿换人的时候,她都像我们姐弟一样,在零下几度冰冷的空气中,跪在二、三十公分深的雪地里,哪怕膝盖、小腿的加绒裤子早已湿透。不谙世事的李佳也披麻戴孝,由姐姐家上大学的大儿子搀扶着跟在后面,该跪地时就给他先铺上一张塑料纸,避免太冷让他受凉。

老家的规矩,说是棺材抬出门一直到坟地,不论路途远近,中间在路上棺材是不能落在地上的。抬棺材的16个人却没有那么大力量、不能一口气抬到地方,路上需要换人时,大伙儿会停下来,但是保证棺材不落地,换好预备人等,再次往前走。

约定俗成的规矩,这时候作为孝子贤孙的家人,是要在地上跪下的。

阿慧不顾寒冷,像我们几个一样坚持跪在雪地里,一直到父亲的棺材平安落地,看着师傅们在冰天雪地中把棺材推入墓里面、封好了墓门,看着乡亲们一掀一掀地铲土,慢慢地填平了坟坑,慢慢地堆起一个高高的坟堆。

从坟地回家,晚上又设宴款待了前来帮忙的邻居们。

李佳在我怀里好几次睡梦中哭醒,说“想爷爷”。

我不由潸然泪下:“我也想啊,可是他再也回不来了。”

爸爸活着,做到了乡亲们眼里德高望重的标准,家里什么事都不用我考虑,什么事都可以安排好;斯人不在,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什么事都需要我出头露面、做出决断。

世界上最让人痛心的事情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妥善办好爸爸后事,我带着李佳开车送阿慧到郑州。

阿慧搂着我肩膀,一再安慰我:“保重身体,节哀顺变。”

阿慧蹲下来抱了抱李佳,回头一步步走向候机大厅,我向她挥手告别,李佳也挥手,嘴里喊着“妈妈再见”。

阿慧从郑州机场乘坐飞机先回到北海,毕竟一个经营中的店在那儿需要有人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