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空白格(1 / 2)

需明白,我们每一个人皆是独一无二、自成一体的存在,绝非其他任何人可以替代或模仿的对象。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从何获取那种能够左右他人言语和行为的力量呢?毕竟,我们远非全知全能、神通广大的神只,也不可能如同古代的君王一般,手握生杀予夺、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可以随心所欲地对世间万物做出评判与决断。归根结底,当我们置身于广袤无垠的世界以及浩瀚如烟海的人类群体当中之时,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只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毫不起眼的一分子而已,犹如辽阔大海里的一粒细沙或者一颗水珠那样渺小而平凡。身为这个国度里千千万万普通公民中的一份子,我们真的是再平常不过了,甚至显得有些平庸至极。每当行走在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闹市街头或是拥挤不堪的人流之中时,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似乎尽是那些毫无个性特点、千篇一律的面庞,让人难以分辨彼此之间究竟有何不同之处。

不管是被那些所谓的媒体一概而论地称呼为“公民”,还是在这滚滚向前的社会洪流当中,被生硬地分类、被无情地规划,乃至于被迫无奈地随波逐流,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庞仿佛都被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且模糊不清的马赛克。这层马赛克就像是一道无形的屏障,让我们很难清晰地分辨出彼此之间那微不足道的细微差异。

我们是这般的普通和平凡啊!平凡到就好像茫茫大海中的一粒小小的粟米一般,显得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才会把自身视作无比珍贵的宝物吧。正因为这样,那些自认为“平凡”的人常常热衷于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去肆意欺凌其他的人;而同样以“平凡”自我标榜的我们呢,则总是热衷于跟风附和,盲目跟从别人的言论和行为,对于事情真实的面貌和本质却选择视而不见。

尤其是那些可恶至极的黑粉以及毫无底线的喷子们,他们更是相互勾结、狼狈为奸,齐心协力地去编造和制造一件件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恶性事件。更为可怕的是,他们实施这种恶劣行径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简直低得让人瞠目结舌,甚至比他们那卑劣不堪的人品还要来得更加廉价和不值一提。如此低廉到令人咋舌的犯罪成本以及那扭曲变态、毫无人性可言的犯罪人格,就仿佛是来自地狱深渊的恶魔所亲自执导一般,残忍地导演出了一场接着一场惨绝人寰、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杀戮场景。

可是啊,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居然有那么多的人沆瀣一气,心怀不轨地聚集在一起,处心积虑地去谋害一个孤立无援的可怜之人。在这场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如此悬殊的残酷战争当中,他们就像是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的蝗虫过境一样,对那个无辜之人施以无尽的欺凌和暴虐。可想而知,这样一边倒的局面,最终的结局早就已经注定,根本无需多言。

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深深烙印在人类基因深处的那种可怕的从众心理。正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势力庞大,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原本应该由个人承担的罪恶成本分摊得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表面上看,他们所使用的手段似乎并没有直接沾染鲜红的血液,但实际上呢?这种群体性的从众之恶,却宛如一副沉重无比的枷锁,紧紧地束缚住了人们的良知和勇气,让那些本应挺身而出、伸张正义的人也变得噤若寒蝉,难以挣脱这无形的牢笼,更无法发出代表正义的激昂呐喊之声。这是多么巨大的冤屈和悲哀啊!遥望着那片开满了绚丽多彩的格桑花的广袤高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这片美丽的土地之上,为何会滋生出如此丑陋邪恶的人性之恶?

青藏高原有广袤无垠的草原、高耸入云的雪山和澄澈湛蓝的湖泊。这片神奇而壮丽的土地仿佛是大自然亲手绘制的一幅宏伟画卷,令人心驰神往。

这里距离太阳更近,阳光洒下时,金色的光芒如同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华丽的盛装。白天,天空湛蓝如宝石,云朵洁白似;夜晚,繁星闪烁,璀璨夺目,仿佛伸手可摘。在这里看星星,它们显得格外明亮清晰,宛如镶嵌在黑色天幕中的无数颗钻石,让人沉醉于宇宙的浩瀚神秘之中。

青藏高原还孕育着一群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人民。其中,可爱的康巴汉子们身材魁梧,英俊威武,他们骑着骏马驰骋在草原上,展现出豪迈奔放的气质。而那些美丽动人的姑娘们,就像盛开在山野间的格桑花一般娇艳欲滴。特别是像花一样的卓玛,她那灵动的双眸、甜美的笑容以及婀娜多姿的身姿,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此外,还有那些策马奔腾的套马的汉子,他们身手矫健,动作敏捷,驾驭着烈马在草原上风驰电掣。他们的勇敢和豪放,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风景。

这里不仅有潇洒自由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虔诚的佛教信徒们三步一叩首,五步一磕头,向着心中神圣的寺庙前行。他们用自己坚定的信仰,表达对佛祖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而转世的活佛,则被视为神灵在人间的化身,受到众人的尊崇和爱戴。

青藏高原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天堂。人们来到这个更接近天堂的地方参拜与祈祷,因为他们深信,离天空更近的地方,天神能够更清晰地听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在这里,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升华,仿佛一切烦恼都能烟消云散。

她将自家孩子宠溺得肆无忌惮、胡作非为,完全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和管教;而我呢,在如此年幼之时便已饱尝人间辛酸,历经世态炎凉,受尽了社会无情的折磨与打击。同样都是小孩子啊,为何乖巧懂事之人反倒得不到丝毫甜蜜的奖赏?未经他人所承受之苦难,切莫轻易奉劝他人要心怀善良!那些年纪轻轻就被迫接受社会残酷锤炼的人们,你又怎能以所谓高尚的道德标准去苛求他们呢?他们整日在风雨中奔波劳碌,艰难地挣扎于生存边缘,为了能够活下去竭尽全力。倘若你未曾亲身感受过他们所经历的那种切肤之痛,那么你根本就无权对他们为了生存而付出的种种努力妄加指责!千万别让善良正直之士心寒齿冷,也绝不能让莘莘学子沦为某个社会体制的送葬者。遥想中国古代那一次次惨痛的朝代更替,无数斑斑血泪无不控诉着同一个问题:当公平正义被践踏,当百姓疾苦无人问津,社会必将陷入动荡不安的深渊,最终引发一场又一场惨烈的变革。改朝换代,本应是历史长河中的重大变革,但倘若未能带来社会文明与进化的实质性转变,那这般改朝换代不过是徒有其表、毫无意义可言。唯有当人们汲取并接纳更为文明且先进的社会体制时,那些深陷苦难之中的人们所发出的幸福祈愿,方有可能得到垂怜与回应。

因此,即便在进化之路上需要有所牺牲,也并非全然无谓之举。于凄风冷雨中,人们得以洞悉人性的复杂多面。这无疑是个令人倍感无奈又难以破解的难题:虽说社会文明能够不断演进,但此种进化绝不可悖逆人性。然而,人性与生俱来的特质往往是丑陋乃至无耻的。

尽管如此,我们仍可推动社会与文明的持续进化,只是无法彻底扭转人性。就如道德这般向人性发起挑战的学问领域,注定要历经诸多磨难困苦。于是乎,这便令思维坠入了一个充满矛盾的循环体系当中——文明的进化对道德大加赞颂,可人性却偏偏站在了道德的对立面。人们一方面渴求着自身及社会的进化,期盼着能有风轻云淡的社会环境以及安居乐业的百姓生活;另一方面,面对人性与道德之间那难以调和的冲突,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性的本质往往呈现出自私自利、男盗女娼、为非作歹、胡作非为、弱肉强食以及杀人放火等丑恶现象。如此一来,这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矛盾吗?面对这样严重的矛盾,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化解它呢?有人可能会说依靠法律,但问题在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真的能够轻易地接触到法律吗?他们或许缺乏足够的资源和途径来寻求法律援助,甚至对法律的存在都知之甚少。那么,道德是否能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良方呢?可人性的本质似乎已经与道德背道而驰,毫无德行可言。如果寄希望于舆论,那岂不是太过荒谬?毕竟,舆论的本质往往是为资本家所操纵和利用的工具罢了。

于是乎,当穷人们遭受欺凌时,他们还能依靠什么呢?是依靠那令人心寒的人情冷漠吗?还是仰仗那凄厉的寒风、苦涩的雨水?亦或是指望那不断加剧痛苦的雪上加霜?或者干脆就接受那来自他人的落井下石?甚至是默默地承受被整个世界所遗弃的悲惨命运?显然,这些都无法真正给予他们有效的保护和支持。因此,请不要让善良的人心灰意冷,因为当一个好人伸出援手拯救了你之后,若你却反过来狠狠地反咬他一口,那么很有可能,这位曾经的好心人将会因为你这致命的一击而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力量去继续行善积德了!

曾经,文学艺术宛如那高高在上、令人顶礼膜拜的“不朽之作”,散发着神圣而迷人的光芒。然而,时光流转,如今它却如同失去光环的星辰般,黯然从神坛跌落。与此同时,曾一度风光无限的网络文学,亦步入了发展的瓶颈之境。

遥想儿时,对文学的那份崇拜与敬仰犹如熊熊烈火,燃烧于内心深处。那时,文学在我的眼中仿佛是一座神秘而庄严的殿堂,充满无尽的智慧和魅力。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份情感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知不觉间,文学竟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种消遣方式,一种闲暇时用以打发时间的学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