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还有意外之财,姜杭的脸都要笑歪了,眼睛眯成一道缝:“无妨无妨,有这个心就行……”
次日,酒足饭饱的姜杭辞别纪伯林后,朝着襄阳郡方向进发。只因,他手中还有一道旨意:册封楚琴琴为靖阳王侧妃的圣旨。
躺在官轿中的姜杭,小心翼翼地掏出那些银票,美滋滋地朝右手食指吐口唾沫,一张张数了起来,越数越兴奋:就这么一趟,自己就得到三万两银子,外加还给李相爷弄了一笔孝敬银子。
想到十几天后就要到达楚家,姜杭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引得周边的一众随从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钦差大人在发什么癫……
处理完姜杭的事情,慕逸辰随即将目光转向封地内的发展建设。
叫来青鸢以及封地的总管吴六一,慕逸辰静静聆听二人的汇报。
这些日子,青鸢招募了数千名熟悉植桑养蚕的能手,并在慕逸辰的首肯下,专门圈了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专门用来植桑养蚕。
青鸢保证,待到明年,首批丝绸便可面世;同时,青鸢还组织一些流民的妇女,在泾川县城成立了一座布艺工坊,可生产粗布,还可制作成衣。再有一个月的时间,这座工坊便可正式开始运营。
吴六一那边的事就比较繁琐了。
首先是流民的安置,现在依然有流民陆陆续续逃难到泾川县;
其次是一些工坊的建设,各类工匠严重不足,极大限制了工坊的生产力;
还有一些矿产资源的开采;水利设施的兴建以及荒地的开垦等等……
慕逸辰考虑良久,依次给出处理意见。
对于那些流民,以泾川县为圆心,逐渐向外安排。首先是搭建一些简易的房舍,提供足够的生活物资,让他们先得以安身立命;
工坊的建设发展,一是继续寻找那些工匠,其次是命令他们必须收徒,将手艺传授开来;
对封地内的矿藏,不间断探查,已发现的矿藏积极开采;
水利兴建是个大工程,暂时先搁置;
至于那些荒地,则留给不断到来的流民。
为保证封地内的安宁,慕逸辰参照记忆中的治世手段,在连坐制的方式下,还要求各个村落自行组建护村队,保障村落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同时,对于窥探封地内事务的可疑人等,积极检举,论功行赏!
封地毕竟只是一个小地方,虽然能自给自足,但必要的物资沟通,尤其是盐、铁等物资,依然需要跟外界采买,互通有无。
为此,慕逸辰找来外公一家人,命他们组建商队,并在泾川县的黄金地段建设商业街,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泾川县打造成一个大型的物资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