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剑道(2 / 2)

大汉兵王 老周不庄 1214 字 25天前

张骞很意外。“这就认输了?东方曼倩,不战而败,这可不像你。”

“我们比的不仅是剑术,更是剑道。就剑道而言,我不及他,就算再比,又有何用?”东方朔倒持长剑,向赵延年躬身施礼。“当初学剑时,便知有剑道、剑术之分,只是一直未得其妙。今日听得赵君一言,茅塞开矣。朔不才,愿请为师友。”

赵延年也有些懵,但他听到东方朔提及剑道、剑术之分,便有些明白了。

对于东方朔来说,练剑就是修道,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分出胜负更重要。

是否明白道理决定的是上限。

只要明白了道理,后面就是勤学苦练的事。

对他这样的人来说,不存在明白了道理却不肯付诸行动的事。

“大夫言重了。若能与大夫为友,是延年的荣幸。”赵延年恭恭敬敬地还礼,算是与东方朔正式确立朋友的关系。

友是五伦之一,并不是认识就行,要正式建交的。

至于做东方朔的老师,他可不敢这么狂妄。

——

尽管东方朔说胜负已分,不用再比了,可是回到堂上之后,两人还是讨论起了剑术。

只不过是以指代剑。

赵延年没有专门练过剑术,他用功最多的兵器首先是矛,其次是刀。

但刀法里面本来就有剑术,而且汉代的剑也和后世的剑不同,更厚更重,有不少劈砍的技术在其中。

而汉代的刀也不纯是劈砍,直刃的形制同样可用于击刺。

某种意义上来说,汉代的剑术和刀法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只是一个击刺多一些,一个劈砍多一些,互为四六开。

技术的发展是有源可溯的,不可能突然冒出来一种全新的技术。

现在正好是战场兵器由剑转向刀的过渡时期,技术本身是混合的。

赵延年身处这个变革的时代,又是一个好武之人,自然会用心揣摩其中的变化。

相对而言,东方朔的剑术更纯粹。

同样,他也缺少实战,重形而上,轻形而下。

对普通人来说,他的剑术很有杀伤力。别的不说,就他那长胳膊长腿,攻击范围就比普通人大不少。

可是对于赵延年这样的高手来说,他的剑术恰恰凸显了剑被刀代替,从战场兵器走向礼器的必然。

一寸长,一寸强。

冶铁技术的进步,让更长的剑身成为可能,但更长的剑身必然导致重心前移,使得单手剑更难掌握,很多精妙的技术无法实现。

刀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刀本来就是为了劈砍,重心适当前移,反而可以增加劈砍的威力。

东方朔胳膊长,拥有更大的攻击范围,但剑身太长导致的重心前移问题同样也困扰着他。

他的剑术还停留在短剑时代,以足够厚实的剑身,实现必要的劈砍能力。

要向前跨一步,就要舍弃劈砍能力,专注于击刺,从而将剑身的重量降下来。

真到了那一步,剑就和战场基本告别了,成为高手才能用的专属副兵器,或者仅仅是官员的身份象征。

这个过程很漫长,而且反反复复。

但东方朔极其聪明,赵延年稍一解释,他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知道剑术发展到了一个岔路口,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取得突破。

他思索半晌,一声叹息。“果然是上士闻道,起而行之。坐而论道,终究是向空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