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太宗想法(1 / 2)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长安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与生机。温暖的阳光穿过那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的宫墙,如同一束束金色的箭羽,精准地投射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

朝堂之上,唐太宗李世民端坐在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中,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周身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光芒所笼罩,散发出令人敬畏的威严气息。他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恰似秋日里最为明亮闪耀的星辰,熠熠生辉,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睿智和果敢,缓缓地扫视过下方依次整齐排列的文武百官们。

此时的朝堂内安静异常,甚至连远处宫女轻盈走过时留下的细碎脚步声,都清晰可闻。然而,就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氛围之下,李世民的内心却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翻腾起汹涌澎湃的豪情壮志。那些曾经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峥嵘岁月,以及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辛磨难,最终登上皇位的曲折历程,皆如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卷,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断浮现,历历在目。

“大唐盛世,繁荣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处处呈现出一片祥和之景,这一切都是朕与你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李世民那洪亮而威严的声音在宏伟壮丽的大殿之中久久地回荡着,仿佛要穿透每一寸墙壁和每一个人的心灵。只见他缓缓站起身来,龙袍加身更显其威武不凡。他目光炯炯,扫视着殿下群臣,然后郑重其事地宣告道:“朕决定举行封禅大典于泰山之巅,借此向天下万民昭示我大唐的繁荣昌盛以及朕的英明神武。”

当这个消息传到太子李治耳中时,他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激动之情。他深知父亲多年来的励精图治和丰功伟绩,对于此次封禅之举更是深表赞同。于是,他赶忙来到殿前,躬身施礼道:“父皇,儿臣认为父皇理应前往泰山封禅。您的仁德广布四海,功绩彪炳千秋,此次封禅实乃众望所归之事啊!儿臣愿全力协助父皇筹备此盛典,以确保万无一失。”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听闻李治所言之后,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那笑容之中,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慈爱与欣慰之情。他那如鹰般锐利的目光此刻也变得柔和起来,宛如春日暖阳洒落在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丝丝涟漪。

他深知自己的这个儿子性格略显文弱,但那颗仁爱之心以及对国家、对自己的忠诚却是毋庸置疑的。想着这些,李世民缓缓地将视线从李治身上移开,转而投向朝堂之下分列两旁的文武百官,问道:“众卿家意下如何?”

一时间,整个朝堂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落针可闻。大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满是惊愕之色。他们显然没有预料到会突然提及此事,心中都在暗自思忖着应对之策。

然而,短暂的沉默过后,只听得一阵整齐而响亮的声音骤然响起:“陛下英明,封禅泰山,实乃我大唐之盛世壮举啊!微臣等定当全力以赴,鼎力支持!”这声音来自于朝堂一侧的武将们,他们个个身姿挺拔,神情激昂,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文臣们自然也不肯居于人后,他们一个个赶忙跪地参拜,齐声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声音犹如排山倒海一般,响彻整个朝堂,震耳欲聋。

就在这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的赞颂声中,李世民微微眯起双眸,眼角不易察觉地闪过一丝得意之色。然而,尽管身处在这一片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的赞美之海中,他的心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个特别的女子——武照。

说起这武照,乃是应国公武士彟的爱女。自从踏入宫廷之门那一刻起,她便始终保持着低调谦逊的姿态,从不与人争风吃醋、争抢风头,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散发出一种独一无二的迷人魅力。

此时此刻,李世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关于武照的点点滴滴,想着想着,他的目光开始在人群之中急切地搜索起来。终于,他的视线定格在了一旁安静而立的武照身上。只见她身着一袭素雅的宫装,亭亭玉立,宛如一朵盛开在幽谷中的百合,清新脱俗而又不失端庄典雅。

武照敏锐地察觉到皇帝那炽热且饱含深意的目光正紧紧落在自己身上,她不由自主地微微垂首,一颗心瞬间如小鹿乱撞般急速跳动起来。天呐!这可是在上朝之时啊,尊贵无比的陛下竟然将视线停留在自己身上?死脸快点红,装一下娇羞,脸上浮起一抹淡淡的红晕。渐渐地,一抹淡淡的红晕如同天边的晚霞,悄然爬上了她那白皙娇嫩的面庞。

与此同时,坐在龙椅之上的李世民望着眼前这位楚楚动人的女子,心中不禁泛起丝丝缕缕的怜悯之情。他清楚地记得,武照的父亲武士彟在世时,曾经屡次向他进言,极力主张举行封禅大典之事。然而世事无常,如今那位忠肝义胆、一心为国的臣子已然离世,只留下孤苦伶仃的武照独自面对宫廷中的风风雨雨。

“武照……”李世民缓缓开口,他的声音温和而又带着几分沉甸甸的感觉,“你父亲生前对朝廷忠心不二,所提封禅之议更是出自于一片赤诚之心。从今天开始,你在这皇宫之中大可不必如此拘谨行事,朕自会派遣专人悉心照料你的日常起居生活。若是你有任何需求或者愿望,只管大胆向朕提出便是。”

武照如同被一道惊雷击中一般,难以置信地猛然抬起头来,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了。她瞪大了双眼,嘴巴微张着,满脸都是惊愕之色,甚至连呼吸都似乎停滞了。她实在无法相信刚才所听到的话语竟然真真切切地传入了自己的耳中。

稍稍回过神来后,武照怀着满心的感激之情,将目光投向了高高在上的李世民。她的眼眸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那泪光不仅包含着对李世民恩赐的感恩,更流露出对这位帝王深深的敬仰与爱戴。

只见武照缓缓地弯下双膝,动作优雅而庄重。她跪在地上,身体微微前倾,头颅低垂,用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语气回应道:“陛下厚爱有加,臣女实感惶恐,万万不敢承受如此隆恩。家父虽然已然仙逝,但陛下为大唐江山社稷不辞辛劳、日夜操劳,这一切臣女皆历历在目,铭记于心。此次陛下举行封禅大典,此乃我大唐之无上荣耀与福祉,臣女必当竭尽所能,全力以赴辅佐陛下,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听完这番话,李世民脸上露出了欣慰且满意的笑容,他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赞许。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睛紧紧盯着眼前跪着的武照,仿佛要透过她的外表看穿其内心深处。他清楚地看到了武照眼中那份坚定不移的忠诚,这种忠诚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炽热而耀眼。正是因为这份难能可贵的忠诚,使得李世民心中原本就存在的一丝怜悯之情愈发深厚起来。

从这一刻起,武照在宫廷之中的地位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她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力,不再像从前那般处处受到限制和约束。与此同时,她也越发受到李世民的宠爱,成为了宫廷中的一颗备受瞩目的新星。然而,这看似一帆风顺的境遇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波涛汹涌?武照又将会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呢?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过仅仅是那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长安城皇宫之中,一个看似无足轻重、微乎其微的起始罢了。

恰在此刻,只见一名身形略显佝偻的宦官双手紧捧着一份厚厚的奏折,步履匆匆地迈入了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他神色紧张,额头隐隐渗出汗珠,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谨慎,仿佛手中所捧之物重若千钧。待到行至御前,这名宦官更是不敢有丝毫怠慢,先是恭恭敬敬地跪地行礼,而后才战战兢兢地将那份奏折高高举过头顶,呈递给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