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白玉官醒来时 差不多都到吃午饭的点上了,此时此刻黛玉正在厨房里与大家一起忙乎着呢!
小异人第一次在厨房里待着,正值寒凉天气,厨房里面热气腾腾的好温暖。猫儿狗儿缩在角落里时不时的就扑腾几下,直把个此前一直处在温柔富贵乡的小世子给乐得手舞足蹈。
听说有远房亲戚来投靠,还是因为被大伯欺辱不成连夜逃亡出来的,白玉官便满腹狐疑的来到厨房寻黛玉。
由于黛玉现在已经是一身异常朴素的劳动妇女打扮,厨房里面又是烟雾缭绕的,混在一群厨子下人之中乍一眼看过去还真是认不出来。
但是白玉官立刻就发现了坐在一张小椅子上正在使劲儿蹬腿的小异人。尽管他已经被母亲换上了平常小孩穿的花花绿绿的粗布衣服,但是他那张极其可爱与黛玉十分相似的小脸蛋白玉官还是记得的。
“小异人!”白玉官试着叫了一句。果不其然椅子上的小孩盯着他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了几圈之后,立即就主动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求抱抱了。
白玉官一把抱起孩子柔声问道:“你娘亲呢?她在哪里呀?”
小异人伸出小手朝正在角落里洗菜给厨子们打下手的黛玉一指,嘴里还不断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
这就是要开始学说话的节奏了。白玉官抱着孩子朝黛玉走过去,无声无息的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正在卖力苦干的新来的,不禁觉得好笑,出其不意地说道:“孩子他妈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呢?娃儿不带洗什么菜,还不快跟我回房里待着去!”
黛玉吃了一惊回头一看发现是白玉官亲自来了,见他此时此刻正亲亲热热的抱着小异人含笑凝视着自己呢,心里头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自己投奔这个其实应该说还很陌生的男人算是来对了。
“那个你们等我一会儿,我把我的活都干完了就过去了。”黛玉觉得就这样走人了不太好,坚持要给厨子们帮忙。
白玉官也不勉强自顾自先带上孩子去洗澡换衣服了,等到黛玉打完下手过来时吃惊地发现儿子已经是清清爽爽的一身崭新的衣服了,那派头活脱脱就是一个娇贵的小少爷。
白玉官柔声细语道:“我已经让丫鬟给你准备了新衣服,你先去梳洗沐浴吧!”
黛玉闻言是感激不尽,沐浴出来之后午饭也已经摆上桌了,白玉官正在给小异人喂米汤呢!
沐浴之后的黛玉恢复了以往的形容,整个人又是容光焕发了。白玉官心满意足地看着秀色可餐的黛玉小心翼翼的问道:“你与皇帝真的发生了这种事儿?那你是怎么偷跑出来的?”
黛玉含泪将自己与皇帝之间的争斗详细叙述了一遍,白玉官听后沉思默想了一阵子点了点头说道:“怪不得宫里放出来了很多宫人和秀女,就连一些年纪轻轻没有生养的妃嫔也被送回家了,想来必定是皇帝被你那一脚给踢的不轻没用了。你闯下此等大祸他岂能饶过你,你今后可有什么打算?”
黛玉茫然的摇摇头沉吟道:“不知道,我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当时我也想尽量克制住自己跟皇帝讲道理的,但是他不听啊!我不愿意被他当着我儿子的面凌辱,所以就不顾一切的……”
白玉官连忙点头表态道:“我知道,这样的事我们这一行的人都是家常便饭了,唉!只是没想到你居然也会碰上这样的事儿,可见皇帝与禽兽无异呀!他居然还会想到让你怀上他的种又让晋王给他养儿子,真真是禽兽不如了,居然还做了皇帝!”
黛玉喃喃自语道:“皇上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只是后来做皇帝久了沉迷于享乐,慢慢的也就走了老皇帝的老路了。”一想起父皇与胡九娓的那些个家公霸占儿媳的丑事,她也就不足为奇了——果然恬不知耻还是会遗传的。
白玉官抱着孩子安慰黛玉道:“你既然来了就索性先在我这儿住下,等我打听到晋王什么时候回来,到时候再与你夫君好好商量也不迟。最好的打算只能是先回你们的封地临安城了,那边天高皇帝远,皇帝他就是再想害你们两口子也没那么容易了。”
自此黛玉就安心带着孩子躲藏于白玉官的住处了。白玉官的小戏班子要跑生活也并不容易,黛玉便主动替他张罗起琐碎事务来了。
小异人很喜欢这里,虽然父亲不在身边,但是白玉官只要有空就会陪他玩耍。下人们也是个个喜欢他喜欢的不得了,又有小猫小狗陪伴左右,小异人的成长反而是意外的好。
黛玉见到戏班子里打算排新戏了,闲来无事便好奇地拿了戏本子来读。读得起劲竟然不知不觉间就提起笔来蘸墨挥毫写下了批注,看到动情处也尝试模仿着留了几句自己想到的唱词唱段。
白玉官偶然间发现了黛玉的才情也是大吃一惊,便偷偷将她写下来的那些批注唱词拿到专门负责戏文的才子们那儿过目。
才子们看后都是大加赞赏,立刻就追问黛玉是谁?白玉官不敢以实情相告,只得掩饰道:“是花嫂子,她是我在南边的一个远房亲戚,家里出了点事暂时寄居在我这里。她以前也读了点子书,略通笔墨。”
很快黛玉的笔墨文章就得到了才子们的赏识,并且开始采纳了她对于戏文的建议。
有了黛玉的参与,白玉官的戏班子所上演的新戏没多时就风靡京城了。尤其是那些太太小姐们,更是时不时地来光顾。白玉官的戏班子也就逐渐打开了名头,在京城里面算是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如今众人对于胸有文墨的花嫂可是敬重有加,至此黛玉终于在社会底层又格外打开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她做梦都想不到原来在贾府只能当作消遣娱乐的诗文写作有朝一日竟然还能派上大用场,可见万物皆有其用!
直到此时此刻黛玉才认识到了薛宝钗与刘姥姥两个人的过人之处。宝钗曾经在与三妹妹探春协作打理荣国府家务时就提到过万物皆可用的道理,果然还是当过家的人才能认识到这个理。
黛玉记得自己曾经很不喜欢刘姥姥,还嫌弃她是个“母蝗虫”!现在想起来只能说明自己的无知了。想那刘姥姥凭着与凤姐八竿子打不着的绕着弯子的亲戚名头从贾府打了不少秋风去熬过了荒年,她的公关能力之强就连宝玉都意识到要把贾府里面不要的东西留下来给她卖钱度日……
黛玉细细咀嚼这其中的道理,居然还让她摸索出了穷苦人自有居家过日子的诀窍。经济之道无非就是当家理财节源开流,有进有出才叫经济!
跟着白玉官讨生活的黛玉顿时间就脱胎换骨了。与整容换脸走捷径以姿色换取荣华富贵的胡九娓不同,她却是凭着对于生活的真知灼见迎难而上苦干实干,最终得以见识与才干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