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敌人借着朱圆圆一家与王了缘反目成仇的机会大肆污蔑了王了缘一番,但是他们在战场上的颓势已成定局。
王了缘把自己的一腔懊悔转化成了对于敌方的痛恨,最终平定了北方地区所有的地方割据势力。
现在只剩下那些外邦各国的势力范围了,很快胡九娓的娘家人就举旗投降了,并且还声称胡九娓的所作所为与他们一概无关,还请王了缘不要累及无辜。
其他国家见树倒猢狲散也是做鸟兽散,一溜烟打点行装带着此前他们搜刮来的赃物各自逃回本国去了,只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和一地鸡毛。
王了缘的那个成了太监的哥哥跪在地上不断的给他磕头求饶,说什么只要留给他和他的大小老婆孩子一个不错的待遇就好了。
“你在当政时期所享受的福报早就用尽了,而且还引狼入室让一国的百姓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居然还好意思讨待遇?”
王了缘觉得十分可笑,便宣布将这位曾经的皇兄以及他那一大家子人都迁到边境去自谋生路自生自灭了。
战火终于熄灭了,但是战后的国家一蹶不振民不聊生。正当王了缘在为百废待兴而头疼不已时,权贵们又开始打起了开设三宫六院的鬼主意。
没想到这一次王了缘却是斩钉截铁地说道:“现在就连官员办公的费用都很紧张,哪里来的钱供养一大堆无事可做的悠闲女人?
这女人太闲了就会搬弄是非,还是让你们的闺女各自配人去吧!朕已经有了一个太子,一个有用的儿子胜过无数个只能吃闲饭的儿子,还是省省吧!”
自家的闺女得不到上升的机会无法帮衬娘家,一干权贵自然就把恨意发泄到了还远在驻地的黛玉和小异人身上。他们开始请人广泛搜罗一切可能对于黛玉和小异人不利的言语,寄希望于利用舆论攻势与阴谋诡计来挤走林黛玉,还有她背后的贾府。
所幸贾府这些年来在宝玉宝钗夫妻俩的带头示范治理下一直都走在正途上。如今贾兰也是战绩斐然,而凤姐在南方地区也是大大的有名了,连带着女儿巧姐也有了不错的人家,一帮子居心叵测的小人一时间竟然无法可想。
王了缘一看苗头不对急忙安排黛玉母子俩回京都入住皇宫,黛玉思索再三后还是勉强带着孩子入京了。于她而言自己接下来的使命无非就是教育好儿子而已,至于其他事情她谨记外祖母的教诲,一切不过都是浮云……
为了迎接皇后娘娘和皇太子进宫,王了缘特意为母子俩将皇宫修葺一新。当黛玉抬头看到头上高悬着的“有凤来仪”的金字牌匾时她不禁愣了一下,往事又开始一幕幕浮现于眼前了……
依稀记得当年元春姐姐回贾府省亲时因为不喜欢“有凤来仪”的题字,亲自赐名为潇湘馆了。后来黛玉就把潇湘馆要了去作为自己的住处,想不到时过境迁自己也随了大姐元春的命运进了宫。
虽说自己这个原配皇后的身份属实不低,但是黛玉深深明白自己随时都有被替换的危险。聪慧的紫鹃已经打探到居然还有人跟王了缘提什么留子去母的建议……
尽管王了缘绝口不提这些糟心事,但是已经擅长察言观色的黛玉从丈夫那深锁的眉头看出了满朝文武对于自己没有强大娘家做靠山的不满。
王了缘作为一国之主的确是背负了不小的压力来的,这一点黛玉心里也有数。她深知走到今天自己已然是无路可退,除了朝前走,后退只能是前功尽弃,就连小命恐怕都难保了。
黛玉开始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资质与天赋与各路达官显贵们周旋起来了,她必须为自己和儿子争取最大的支持。而要在这场权力的较量中胜出,关键还在于拉拢人心聚集贤才。
迫于压力王了缘最终还是接受了几个名门望族的女子做妃嫔,从而得以保全黛玉与小异人目前岌岌可危的地位。
当王了缘愁眉苦脸的告诉黛玉后宫不得不新来一批女子时,黛玉却是头也不回地说道:“知道了,这下子宫里可热闹了,姐妹们众多是好事啊!”
王了缘惊愕不已,只能说黛玉的确是很会说话了,哪怕是违心之语都能说得如此之漂亮,简直堪称完美了。
不过这些妃嫔一个个也只是开头高兴了一阵子,聪明的还知道要与皇后娘娘搞好关系不敢做刁,而那些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没多久就因为不守本分又被送回娘家去了,并且还美其名曰这是完璧归赵!
原来王了缘早就吩咐下去妃嫔们一进宫就只能听从皇后娘娘的调派, 女人们的事他从不过问,要不然越界就不好了。
久而久之权贵们就发现皇后娘娘远非她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好对付,于是乎从下毒到下药再到行刺,各种五花八门的手段又轮了一遍,但是黛玉母子俩就是安然无恙。
黛玉毫不姑息逮着这群小人的小辫子就来了个彻查到底,最终得以铲除一大批企图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反对势力。
直到此时权贵们方才惊觉其实皇后娘娘是得到了皇上的默许的,皇后胆大妄为的背后其实还是皇帝不喜欢被权臣逼迫罢了。
没多久就有不少权臣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天真的以为皇帝轮流做,既然王了缘可以,那么他们应该也可以的。
但是经历了战火洗礼的王了缘当然不会给叛军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机会,他早已让人在暗中盯紧了所有与自己不睦之人。
经过好几场明争暗斗王了缘才最终得以铲除异己,与此同时国家各方面的状况也逐渐有了一些起色,总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但是王了缘的后宫不但没有因为政治的巩固迎来新人,反而是让黛玉一个不剩的又都给请回各自的娘家去了。尽管皇后娘娘此举饱受世人诟病,并且还被冠以“不守妇道”之名,但是黛玉就是当作耳边风,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了。
毕竟人家皇后娘娘敢如此出格的底气还是来自于皇帝的偏爱与袒护,以及她那个日益引人注目的儿子。
小异人终于还是在众多不怀好意之人的非议中茁壮成长起来,才七八岁的年纪就已经十分明理懂事识大体了。
周蒙心如明镜,他深知不管小人如何诋毁皇太子,仅凭他小小年纪就能让眼镜王蛇乖乖听话的能力那也绝对是未来王者的不二人选,而且还是没有之一,皇上又何须再要更多的儿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