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份,是由秦锋口述,王承恩事后整理出来的:以抚为主、以剿为辅、平定中原流寇方略书!</P>
另一份是兵部右侍郎—杨嗣昌递交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平灭中原流寇方略书!</P>
这两份奏折,崇祯帝—朱由检都看了二十遍不止,并对上面的内容深以为然。</P>
其实两份奏折上的内容大同小异,都认为中原流寇人数众多,流动性又非常强,要想将其彻底剿灭,中原几省各自为战是不行的。</P>
必须设置一个五省总督,全权掌管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一切军政事务,将五省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使用、配合使用,如此才能彻底剿灭中原流寇!</P>
问题是,大明朝的国土共有两京一十三省,将其中五个省交由一个人全权掌管,等于将小半壁江山交到了这个人手中。</P>
掌握如此重权,一旦这个人生出异心,那便是塌天大祸啊!</P>
因此上,被任命为五省总督的这个人,不仅要能力出众,能够剿灭日益做大的中原流寇,还要对大明忠心耿耿,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生出异心!</P>
众多臣子当中,谁能满足这两个条件呢?</P>
最近一段时间,崇祯帝—朱由检耗费大量精力,将大明朝的文武重臣们反复筛选了十几遍,最终挑出了五个合适人选,他们分别是:</P>
蓟辽总督—孙承宗!</P>
三边总督—杨鹤!</P>
宣大总督—卢象升!</P>
湖广总督—张鹤鸣!</P>
兵部尚书—洪承畴!</P>
五人皆是既有能力,又有忠心的重臣,当中谁最适合担任五省总督一职呢?</P>
朱由检反复比较,认为最适合的人是蓟辽总督—孙承宗!</P>
两朝帝师、文武兼备,经验丰富、威望极高,对大明更是忠心不二,由孙承宗担任五省总督再合适不过了。</P>
然而五人当中,最先被淘汰的就是孙承宗,因为年纪太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