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开蒙礼(2 / 2)

又指了指孙山的眼睛,念道:“明,明,明用眼睛。”</P>

寓意着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耳听八方,眼观四方,做个明明白白的人。</P>

做完孙山的,又对着德哥儿做一遍,同样教导德哥儿做人做事的道理。</P>

最后一步赠书,寓意着学童正式入学,开始读书之路。</P>

郑童生分别赠送德哥儿和孙山一本三字经。温和地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

孙山接过郑童生亲自手抄的赠书,郑重地说:“谢谢夫子,我们会好好读书。”</P>

等开蒙礼完成后,郑童生请孙伯民和孙三叔坐下,让郑伯带着孙山和德哥儿熟悉一下学堂的环境。</P>

郑童生说:“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P>

孙三叔没问题,要问的早就问过了,这已经是第三次经历拜师礼了,心情毫无波动。</P>

孙伯民相反,显得异常兴奋,刚才的行礼,太庄重了,几乎不能呼吸。</P>

看着山子跟着郑童生叩拜,人生瞬间升华,对山子读书之事更期待了。</P>

孙伯民期期艾艾,不敢大声说话:“夫子,他们读书还需要买什么书?”只看到郑童生赠送一本,显然不够的。</P>

这个问题郑童生熟悉,温和地说:“你家孩子准备科举,还是仅识字,读几年书,好到外面找工。”</P>

孙伯民想都没想地说:“夫子,我是准备让山子识字,最好能算账,将来找一份不太辛苦的工呢。”</P>

郑童生说不上失望,理解地点了点头:“如果不科举,所学的知识会少很多,同样要读的书也会少很多。到时候我根据娃子的进度,等需要,就会叫你们去买书。”</P>

顿了顿补充道:“不会很多书,也不会太贵,你们放心。”</P>

孙伯民和孙三叔说了声谢谢。</P>

郑童生又和他们聊了家常,田地之事。</P>

另一边的孙山和德哥儿被郑伯拎出会客厅,来到大院子。</P>

郑童生家分前院和后院,前院三间屋子,后院5间,用一道门隔开。</P>

郑伯说:“你们俩以后就在前院读书,后院是夫子居住之地,你们不准跨过去。”</P>

指着前院的三间屋子说:“这三间是学堂,到时候你们就在这里上学了。”</P>

孙山假装不懂,天真地问:“郑伯,学堂有多少学生啊?”</P>

郑伯耐心地说:“学堂分三个班,大班是再读一年,就不需要读的,目前有3人。中班是读了一年后的学子,目前有8人,至于小班,目前收了3人,你们两个加上一个昨天来报名的。</P>

孙山眼睛睁得大大的,惊讶地说:“郑伯,也就是说,咱们郑氏学堂有14个人。”</P>

有没有搞错,学生是不是少得可怜,只有14个人?</P>

郑伯也惊讶地问道:“哎呦,你这娃子厉害,竟然会算啊。”慈爱地摸了摸孙山的头。</P>

孙山无语了,自己已经6岁了,3+8+3等于几,如果不会算,孙山干脆做哑巴了。</P>

一旁的德哥儿傲娇地说:“山子算数可厉害了,特别算铜板,清清楚楚,连货郎也算不过他呢。”</P>

孙山零花钱多,村里偶尔有货郎进村推销商品,孙山会带着德哥儿去买东西,看中什么,就买什么。</P>

货郎身边围了一圈孙家村妇女,有时候生意爆棚,货郎算不过来,或者又算错,孙山看不过眼,直接帮他算账。</P>

德哥儿看到后,双眼冒星星,佩服得不要不要的,经常粘着孙山,和孙山玩。</P>

但孙山心里认为德哥儿之所以跟自己这个闷葫芦玩,主要是垂涎自己的私房钱,因为买吃的也会买上一份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