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我在皇宫看大门(二十五)(1 / 2)

马车很快来到了金城坊的郭家胡同停下,项氏等人留在车里,郑直则直接去找郭勋。

“到了?”郭勋得知郑直的那位红颜知己来了,不等郑直开口,就晓得对方的意思“稍等,俺准备一下。”转身向后院走去。

心里却有了计较,不是郑直。前几日,有人送来无头揭帖要他拿出五十万两银子,否则就把孔方兄弟会的事抖露出去。郭勋思来想去,感觉郑直的嫌疑不小。如今看来,似乎是想多了,郑直若是勒索自个,不会再送一个把柄给他。

那会是谁呢?张延龄?对方连钱宁之前的红利都没有要,又怎会惦记他呢?当然也许是张延龄还不晓得这孔方兄弟会究竟有多赚钱,否则早就不要脸的抢了。这也是他为什么非要把妹妹送给郑直做妾,沈家那点亲情跟银子相比啥都不是。可是郑宽这个状元对于张家还是有些分量的,尤其是如今帝后不和。

郑直目送对方离开后,坐下来一边抽烟一边开始琢磨项氏到底咋回事。可是任他想破头,也不会晓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孙二娘这次因为孙汉多活了几日,从而没有夺舍曹二娘,而是夺舍了项氏。

不多时换了一身衣服的郭勋去而复返“俺好了。”

郑直起身,跟着对方绕到马厩准备离开。看得出,郭家确实有钱了,原本郭家的马厩逼仄,内里只有一辆陈旧却装饰精美的马车还有几匹老马。如今单单精美的马车就有十数辆,郑直甚至看到了根本没有在京师销售的,自家那种带弹簧的马车。

两人没有骑马,上了一辆外表普通的马车,出了郭家。汇合了刘三等人后,拐上金城坊东街沿着阜成门大街一路向西,到西四牌楼拐向北街,一路来到了武安侯胡同的最东头的第一户停下。而刘三等人则护卫着项氏的马车去了汤家后门。

汤俌和郭勋自然早有默契,与郑直见礼之后,真的就如同嫁女儿一般,开始了对郑直的考校。汤俌如今已经年界六十,他的正室早就没了多年,如今是一个妾做内助。汤氏的身份对外宣称是嫡女,其实就是这位内助的女儿被过继到汤俌长嫂名下,如此也算是汤家长房嫡女。临了约定,明年择吉日成亲。之所以不确定日子,很简单,曹家那里还没有敲定多会成亲。郑直总要都照顾到,才好两全其美。

“汤素娥。”在汤家见过汤俌内助后,项氏等人又被护送到了喜鹊胡同的一处院子,正式落脚。这里在芝麻巷之后,甚至院子正门的对面就是郑家的的后门。打开更帖还有各种身份证明,里边甚至还有一块据说是宁河郡王府家传的田黄石私章。按照汤俌内助的**,这是汤家人的家规,不分男女,只要是汤家子女都会在周岁时,得到这么一块。而如今项氏这一块,就是当初汤俌女儿手中的那一块。

项氏没想到,她只是换了一个姓,却依旧叫素娥。除了只能讲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旁的也无法解释。素的本意是朴素,纯洁,引申出朴素纯洁。尤其是**,素娥两词,更是代表神话传说里的女神。妇女名字里含有素字,意味着父母对女儿的一种期待,希望她们朴素,纯洁。

秋狝瞅了瞅曾经的项素娥,如今的汤素娥手中的私章“这怕不是刚刻出来哄人的吧。”

汤素娥看向秋狝“如今木已成舟,我也要嫁人了,是去是留,你也该早作打算了。”

“这有什么好打算的。”秋狝瞪了眼好奇看着她的染香“奴婢从小就跟着娘……牡丹君的,自然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汤素娥嗔怒道“那是我家官人,再有下次,赶你出去。”

秋狝无语,恼火道“奴婢就纳闷了,牡丹君之前也没见过他啊,怎么就……”

“你不懂,你不懂。”汤素娥笑而不语“总之这是我求神仙求来的,你不能坏了我的好事。”

秋狝无可奈何“那奴婢要不要改名?”

“不用。”汤素娥笑着看向秋狝“恢复本名就好,我的人,难道连个名份都没有?”

秋狝顿时脸色一红,又羞又恼不吭声了。

“牡丹君,我也恢复名字吧。”有人扭捏,可有人却迫不及待,染香立刻凑了过来。

“你这还没成人的姑子凑什么热闹?”秋狝顿时找到了发泄口,对着染香道“去去去,哪凉快,哪待着去。”

汤素娥笑着拉过想要躲到一边去的染香“你也要留下?”

染香细不可闻的应了一声“我从小被卖给了师父,如今师父也弃我而去,我也不想当姑子……”

“你就是个奸细。”秋狝不肯罢休“讲那么多做什么,不就是动凡心了。”

汤素娥这次不笑了,扭头看了眼还想发泄不满的秋狝,对方立刻闭嘴了。

秋狝从小就跟着娘子一起长大,却越来越看不懂对方了。以前殿下在世时,娘子就算不满,也不会轻易表达,而是让她猜。如今虽然依旧不曾多言,可是一颦一笑一怒一嗔,都已经能够将对方的意思清晰表达出来。不过秋狝已经确认,对于被这个强盗抢去做娘子做新娘,牡丹君是真心愿意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三个人正嘀咕,不多时外边传来动静,继而郑直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个婆子“这是安嬷嬷,以后小娘子的一切都吩咐她就好。外边是粗使丫头还有婆子各十五个。若是不满意,也可以让安嬷嬷重新采买。”讲完将身契拿出准备递给汤素娥,却被秋狝一把接了过去。

郑直瞅了眼秋狝,没有发作。

汤素娥不动声色的从秋狝手里接过来瞅了瞅,最上边却不是身契,而是一摞银票,每张都是一百两银子的“我听人讲方大家如今也在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