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贵庸一看没戏了,只有靠过来向张秋仁入股,张秋仁并没在意徐贵庸那副高贵的样子,虽说没了以往的热情,无非少种点地。
算来五个人分这十几亩沙地,已经不算多了。偏在这时,徐贵庸又出了一招,让张秋仁多分半亩给他父亲种花生。张秋仁说:“你爸爸说那地方是不毛之地,就别给他种了。再说,要想种地,你和你姐夫得分近五亩地,不能集一亩给你父亲。”徐贵庸找了个没趣。
地还没分完,上海的潘老师来电告诉张秋仁介绍一家工艺美术公司给他。那时张秋仁还没装起电话,电话是打到邻居家的,要张秋仁尽快去上海,张秋仁急忙将地分完,便去了上海。
上海对于张秋仁来说是熟客了,潘老师将张秋仁带到那家工艺美术公司,是家写字楼,在六楼,经理姓曹,接待了张秋仁,谈话间张秋仁预感到那应当是一家皮包公司。
曹经理:“你必须有出口资格证书。”
张秋仁:“既然要做,这些是必备的。”
曹经理:“你把公司经营证章复印件传过来,下午或明早我们签份合同。”
张秋仁:“这不急,你们公司仓库在什么地方?”
曹经理很严肃:“你对我们公司不放心。”
张秋仁:“不是不放心,我想对你们公司作个初步的了解。”
曹经理:“我们做的都是全国的大客户,还有什么可了解的。既然这样,那你考虑考虑再说吧。”
潘老师示意张秋仁先回避一下,张秋仁起身便出了门。
在门外,张秋仁盯着久恒贸易公司的门牌,思索着这不该是家皮包公司。
潘老师出了门,拽着张秋仁就走,边走边说,他嫌你不懂做生意规则,对他公司不信任,说看你也没个实力。
张秋仁说,做生意的规则就是诚信,只有互相了解才能达到共识,以貌取人不但是生意大忌,而且还是人生一大缺憾。
张秋仁在上海逗留了几宿,看了几个内销市场,合计着下一步该做点小生意了。潘老师挽留张秋仁说改天去看陈画家。张秋仁婉言拒绝说下次吧,家里正忙着春耕春种。张秋仁急忙回了家。
早上,张秋仁去整刚包的那块沙地,他发现木橛被人动了,张秋仁故意提高了嗓门问这是谁动了木橛,没人吱声,王宁说哪里动了。张秋仁很自信他的眼力,又大声问,那几户人家都在,忙着整地赶春种。
终于证实了张秋仁的眼力,被张秋仁一遍遍地催问将徐贵庸的防线攻破,他不得不承认地橛是他挪的,张秋仁继续追问为啥挪动地橛?徐贵庸只有一个理由,他说张秋仁的地多。多多少?张秋仁问。
徐贵庸:“多二十公分。”
张秋仁:“都给你了,还是均给大家了。要是均给大家了,就这样吧。”
徐贵庸无语,于晓许脸色很不好看。
张秋仁说我地多都知道,怎么回事你在场。
于晓许听得出张秋仁要弄个明白,让徐贵庸把地橛挪过来。看来徐贵庸是听老婆的。张秋仁在地首,他在地尾,张秋仁看不清徐贵庸脸有多红。张秋仁见他一户一户地挪地橛,喊着王宁回家吃饭。王宁随张秋仁回家了。
原来分地的时候,张秋仁说怎么分,徐贵庸说闪开沟底,顶沟沿量为第一号地,他实指望分个第一号。因第一号地比较平坦,地质偏好。没想到第一号地被张秋仁抓去。算是张秋仁多了个犁沟。为此徐贵庸做出这一手,他让张秋仁感到太失望,二十多年终现人格。
旧债没还清,承包土地又添新债。在同龄人中张秋仁已经被抛得好远,如今又是三口之家,负担可想,但他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他热情、乐观,把精力充分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放过小筐后,回家做菜做饭,王宁忙于编筐,这段平静的日子张秋仁觉得这就是幸福,虽然他仍在贫困线上挣扎。
张秋仁赚点钱,一要还债,二要生活,另外他还有个打算,村后的那片沙地还想多承包点,出点力多增加点收入,小两口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没黑没白地努力着。
徐贵庸小有积蓄,却沾沾自喜,对张秋仁说咱可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人,张秋仁已经习惯被他这衡量着。张秋仁可不这么想,他知道上天赐予每个人最公平的就是穷人富人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至于后天给你一个怎样的包袱他从无怨言,他告诉王宁咱不和别人比,和自己比,今天比昨天,为了比好每一天,他只有一天比一天更加努力。他虽然幻想了太多美妙的东西,比如说对艺术的理解和渴求,使他刻意变富的心理要淡化,但他毕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他希望自己的亲人生活得幸福,他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我,战胜困难。
村妇女主任找到张秋仁,说张秋仁该安排二胎了,需一千四百元钱,张秋仁说暂时没钱,妇女主任说先借借,不然以后还要贵。
第二天张秋仁借了一千四百元,妇女主任给了他一张单据,单据上写着,社会抚养费一千肆佰元整。张秋仁拿着单据边走边说抚养社会费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