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知道会有争战,无法避免。但是真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的心情还是很沉重的。毕竟战争所带来的结果不是国破就是家亡,国可能不破,但是家一定亡。老百姓其实并不在意谁当了皇帝,他们所求的不过是安稳平静的生活。就算官府那样压榨着他们,他们也没想过对抗朝廷。反正这里真活不下去,大不了豁出去背井离乡,等到换了个好官能回祖籍的就回祖籍。在老百姓的认知里,战争意味着死亡,平民的死亡,平民的大量死亡。毕竟那些作为马前卒的兵丁都是平民百姓家的儿子。那些战争波及到的地方,百姓的存活率极低。
如今大家虽然躲到这个山谷里面来了,但谁也不能保证不被发现。那些逃离在外的亲人朋友,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全须全尾的回来。三百多里外的战场上就只有祁宋和交趾两国对阵,那么剩下的吕宋和南照两国的兵士呢?本来他们就已经在边外驻守了三个多月,为什么到现在才动手呢?若是他们能晚个十天半个月的,很多粮食就能收上了,就算玉米还不是最佳的收获期,但已经能够晾晒储存了。就算只有往年的七成收获,对于这里的山民来说就是活路。现在可是粮食收获的季节呀。
对,没错,粮食,肯定就是为了粮食。有经验的老人马上就想到了,交趾来犯就是为了粮食。
交趾国两面环海,去年夏天粮食准备成熟的时候,海上刮起了大台风,吹毁了交趾国沿岸的良田和住宅,百姓死伤惨重。不过那还只是个开始。自那以后,交趾国就没下过一场雨,勉强播下去的种子,秋天也没能收到一半的收成。原本以为春天的时候就会下雨,结果现在都夏天了,所有的禾苗已经死得差不多,连玉米也不扬花了。交趾国境内自年后就出现大量的灾民,国内形势严峻。原本想与盟国南照和吕宋借点粮食赈灾,但是同样临海的两国也受了天灾的影响,虽然没有交趾严重,但收成还是严重受到影响。不过南照有几个能力非凡的谋臣,想了一个绝好的主意。
联合攻打祁宋,制造和大理等祁宋边国达成进攻协议的假象,让祁宋迫于压力只能派使臣和谈。到时候就可以提出许多有利于三国的退兵条件,粮食就是首要的。三国皇室听后一拍即合,很快就倾了三国之力,筹集兵马和粮草。正月中,交趾国二十万大军,由曾经从大山里偷渡到祁宋,混成富商后又回到交趾的百姓的带领下,在重重大山里晓行夜宿了将近两个月后到了交趾。兵士们背着抬着的粮食,已然去了一半。
原本打算休整好就攻打祁宋,但是跟随前来的谋臣想,要是祁宋知道他们的到来,直接派使者前来,说不定就省事多了。于是下了挑战书,给祁宋两个月的考虑时间。谁知道祁宋朝廷愣是没有反应,也只是派来了五万的称之为援军的军队,一起镇守友谊关。加上原来两万多的守边军,也只有七万多人,可是己方可是在关外陈兵二十万呀。除了这二十万,三月初还有另外三十万从正常途径前来增援的吕宋和南照联军。难道祁宋朝廷打听不出来这些军情?还是他们也有后招等着?
带着疑问,联军在关外一直驻扎了两个多月不动。六月初,眼看带来的粮食就快吃完,就算一直省着吃,最多也只能支撑半个多月了。谋臣们在一众将领的威逼下,终于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现在祁宋的粮食眼看就成熟了,既然对方不派使臣来,那么我们就进攻。尽可能快的攻占粮食产地,尽可能多的占领粮食种植区。就这样,联军在连续三天吃饱睡好后,对友谊关发动了攻击。到木秀他们收到消息时,友谊关已经被攻破。那些心存侥幸的百姓,混在溃退的祁宋军队中一起逃往府城。所到之处,一路哀鸿。
不过这一切山谷里的人都不知道,只知道两国开战了。山谷里的人用了一个多月,开垦出了八十几亩地。就连木秀二叔试着种种的三亩水田,也都整齐的插上了秧苗。所以停歇下来的人们突然就想起谷外的粮食,要是再不去收,说不定就烂在地里啦。于是当天下午,木秀阿爹,二叔和风家父子,风二虎和风大郎,还有崔家的另外五个兄弟以及黄家父子共十一人,背上背筐,带上麻袋出山谷去了。毕竟不确定敌军会不会到村子里来,所以大家决定晚上的时候再摸进村。
今日是七月十一,传说中的鬼月,阴气重的人晚上都不敢出门。所以今天一起来的都是阳气重的人,就着阴冷的月光,他们特地绕过了东山头,到达粮食种植最多的盘西坳。庆幸的是,坳顶上的玉米都没人收,只是收的晚,很多玉米都有些烂了。就在大家尽可能安静的掰玉米的时候,二叔和风二虎决定回村里看看。一路往下,一路惊心。西盘坳中间往下的玉米都被人给收了,山脚下的地里,还被人种上了粮食。如今种下去的玉米苗已经冒出地面,伸出两三片叶子。难道是村里的人回来啦?难道已经不打仗了?
带着疑问,二叔两人悄悄的靠近西盘山脚下,炳乐堂弟家的房子。透过月光,洞开的大门里一片狼藉。但这还不足以说明什么,两人又往村中走,那里有一片房子,说不定人都集中在那。果然,一转过拐角大石,就看见了亮光。不过不是灯光,而是火堆的光亮。两人悄悄的隐蔽的靠近光源,就看见木秀嫁在村里的小姑奶奶家的晒坪上,五六个异国兵勇正围着火堆边聊天边掰玉米粒,旁边的空地上的晒席上都是已经脱粒的玉米。而且屋子里应该还有人,在几个兵勇不说话的时候,隐约可以听到屋内的鼾声。
看来村里已经让敌军抢占了,说不定整个州府都被敌人给占领了。二叔两人惊出了一身冷汗,赶紧悄悄的沿路返回,得尽快回去让大家小心些掰玉米,省得惊动了敌军,玉米没拿到,先丢了性命。其他人听他们一说,也吓得双腿有点哆嗦。大家也不贪多,每个人一个背筐一个大麻袋,装满就走。风大郎风于木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半大少年,也就只背了一个背筐,还不满。毕竟山里的背筐大,脱去包衣的玉米棒子装满满一筐可得有一百五六十斤。除了风大郎,其他人都两两合作,寻了结实的木棍,将背筐和麻袋用野藤绑到棍子上,抬着下山。
一行人回到水潭边的时候,天边已经隐隐有些泛白。大家点了火把,把玉米棒子都放到竹排上,风家父子顾不得休息,又赶紧出去了。回来时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