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瑾撇了撇嘴后说道:“我们呼延家门风清正,可从不干这种事。瑞哥哥考功名的事情,我也是才知道。而且就算能走你这里的门路,以我对叔父的了解,他也不会开口求人的。”
“哦?不知道这位叔父,如今位列何职,脾气竟然这么倔。不过满朝文武当中,我也没听过除了岳父和大哥之外,其他呼延家的官员了。”赵穆问道。
呼延瑾摇了摇头说道:“叔父这些年并没有出仕。而且我们两家除了逢年过节互有探望,平时也鲜有往来。我听父王说起过,叔父是祖父的庶子。但他这个人刚直不阿。对于朝中那些迎来送往的虚伪礼节非常的讨厌。远不如父王圆滑。因此他多为祖父不喜。听父王说过,祖父去世之后,众兄弟便分了家了。其他的叔父们降级袭封,大多都是侯爵。叔父便分了一个最小的云阳伯的爵位。之后叔父参加科举考中了举人,自此就再也没有入仕过。”
赵穆喃喃道:“云阳伯?怪不得没听说过。”
在大宋,虽然有爵位在身的,就高过所有平民和官吏一等的。但也不是所有的爵位都值钱。
赵穆当年册封的县侯,算是主流爵位当中最小的一个爵位了。
而之后的伯子男,在地方上或许勉强算根葱,但在京城这种地方,一板砖下去如果砸死十个人,其中有五个是侯爷,剩下的五个当中,四个是侯府世子。
伯,子,男这种爵位在京城甚至可以直接忽略不计。甚至这个爵位的实际含金量,还不如举人这个功名值钱。
而且最关键的就是,王公侯三个爵位的继承人可以称“世子”,生女儿的话,可以称郡主,县主。而再往下的伯,子,男三级,只能叫公子小姐这类大众称呼。
呼延瑾此时说道:“不过叔父人很好的,他虽然是个有些迂腐的读书人,但也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侠肝义胆。这些年来他用自己为数不多的俸禄,接济了不少的乡邻。在周围百姓当中是很有人望的。而且他还开设了学堂,专门则选一些品格良好,但是念不起书的孩子们读书。而我这个堂兄即便是他的儿子,也没有得到过什么特别的待遇,和其他人都是一视同仁。”
赵穆惊讶道:“啊?如此当真是令人钦佩。”
赵穆从呼延瑾的口中了解了一些云阳伯父子的生平。他们父子二人的性格都差不太多,都是耻于求人。
尤其是呼延瑞,他十三岁就中了秀才,十六岁时中了举人,可谓是少年得志。但之后数次参加科举都是屡试不中。直到三十多岁的这场恩科,他的答卷才得到了赵穆的赏识。让他进入到了殿试的环节。
但凡当年他肯求求自己的叔叔忠孝王,甚至是堂兄呼延现,他都不会混到这份上。
赵穆倒是挺赏识这父子二人的,他倒是想做一次他们的伯乐。
第二天赵穆被召到了御书房中,与哲宗一同批阅殿试的考卷。
哲宗看着不少人的答卷,也都是不由得皱眉。甚至嫌弃的扔到了一旁。
赵穆到来之时,哲宗正拿着呼延瑞的答卷说道:“皇叔快来,此次恩科殿试,朕感觉此子可点为状元。”
赵穆问道:“陛下看的可是呼延瑞的答卷?”
哲宗只是看这洋洋洒洒的文章颇得心意,还没来得及看名字。
他看了一下卷面上的名字之后笑道:“呵呵,朕还以为有良才,原来是皇叔泄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