魍港也称北港,亦称呼为蚊港,清朝时期又将魍港称为笨港。魍港地区位于今天大员岛的嘉义县布袋镇北港溪下游一带。因为当时大员渔民在港口修船补网,故称港口为“魍港”,后来在明朝时期一度就以“魍港”代称大员。魍港一度是已经是海商及渔民来往大员岛、澎湖列岛、浙闽地区的重要港口。(大员在明朝称呼贼多,远不止这几种)
新港船队以晋江张氏代为购买的双桅船和自产的荷月号为首,后面跟着一艘渔船,渔船后面又拖着一艘快艇,共四艘船只共132人组成的武装船队满载各类物资向南行驶。
张氏代购买的船只载货量最大,满载后平均航速约为8-9节,其余船只都得照顾旧船的速度,船队由此以15k/小时的速度向魍港航行,取出望远镜,从船只望亭之上沿海岸线观察,时值6月,酷暑难耐,但沿岸草木皆是万木吐翠、枝繁叶茂。
行船约四个半小时后,船队到达大肚溪,溪北不远处正是后世的清水镇,后世人曾在此处海边建梧栖港(台中港),虽没测水深,但各种数据表明这里有建设大港的基础,海岸边还有两个身无片物的土著正看着船队这边,倒也没有手舞足蹈大呼小叫之类的,想必是最近去新港的船只不少,见多了后这些土著已不觉新鲜。
自过了梧栖往再南航行约一小时后,越往南走,海岸边能看到人类的活动痕迹越多,又航行约六个半小时后,远处的魍港在望远镜下已然清晰可见。全程共用时约12小时。
魍港码头,各类小渔船以及海商船只皆有进出,陆上商栈林立,来往商船给此地带来的繁荣与变化无可想象,丝毫不像几百年后的那个渔村。
各方势力皆汇集与此,倭国商人在此求购鹿皮等货物,转手卖回国内就是数倍利润,汉人则主要以布、盐、铜簪、瓷器、玛瑙等货物与原住民交换鹿皮、鹿肉、鱼及藤等物品,荷兰人则是此地管理者,于此港南边设立学校,他们的传教士遍布南部汉人聚居地与土著聚居地。
在桅杆高处拍下魍港全貌,带回去仔细研究,现代船只停于外海不远处警戒,然后船队里留下部分人看守,王朗和王志东则是带着大部分武装人员驾驶木船扬帆前往港口贸易外加接触本地势力。
刚要进港口,远处便驶来一只粗糙简陋的小木船,小木船有两个汉人模样的年轻男子,天气炎热,两人皆身穿短衫向新港的两条双桅船划过来。
“收起所有枪支火炮,放下绳梯,让他们上来。”
两人上船后打量着肤色发型还有王朗等人手中的唐刀片刻,而后一人操着一口结巴的倭语道:“倭人当走南边航道,这之前跟你们头领定好的,怎么这么不守规矩。”
王志东最见不得别人喊他倭人,直接用家乡话飚出:“苟日咧你才是倭人,你全家都是倭人。”
这两人听后一愣,像是听不懂这方言。王朗在旁边换官话道:“我们是是汉人,也是海商,听说这魍港很是繁华,适合贸易,所以载货来此贸易。”